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活动 > 邻里守望

青岛邻居节让邻里共同成为社区“主人”

时间:2019-02-20 来源:大众日报

  “远亲不如近邻,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邻居节让原本不熟悉的邻居走出家门,欢聚在一起,社区成为一个和睦大家庭。”谈起邻居节,青岛市李沧区兴城路街道沔阳路社区居民兰春艳评价说。

  沔阳路社区成立于2015年,外来人口多,邻里相对陌生。为了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连续两年举行“新邻里e+亲”邻居节,开展包饺子、百家宴、邻里卡拉OK、“草根”社团招募等活动,引导居民邻里相识,打造“家庭和睦”“邻里友爱”的社区文化氛围,实现社区居民从“生人”到“熟人”,逐步成为“亲人”“家人”,共同成为社区“主人”的转变。

  如何让邻里之间走动起来、熟络起来?青岛的选择是举办邻居节。像沔阳路社区这样,该市鼓励引导社区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建立小区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加强邻里联络沟通,让邻居节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相得益彰。

  青岛邻居节,从街道社区起步,逐步发展成区市乃至全市百姓的节日;从一个孩子的天真梦想,谱写成青岛整座城市的动人乐章。

  邻居节最早是由原四方区根据市民孙睿涵小朋友倡议举办的群众性文化民俗活动。2005年,四方区在全区开展“邻居节”活动。2013年,四方区和市北区合并为新市北区,“邻居节”逐渐成为覆盖新区的百姓节日。经过10多年完善拓展,从最初几个街道社区、十几项活动,到全区19个街道130多个社区、每年近500场特色活动,规模不断壮大,理念深入人心。其他区市也开展相应活动,如市南的“社区邻居节”、城阳的“市民节”、即墨的“邻里节”等。

  青岛紧扣时代脉搏,提出“大邻居”理念,每年加入新元素,载体不断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特色。市南区外籍居民数量多,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开展“左邻右舍”中外一家亲活动,邀请来自俄、美、韩等国家的外籍居民,与中国邻居一起写书法、包水饺、剪窗花,不仅使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邻居的友善,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推介了青岛的良好形象;市北区针对旧城改造,推出“拆迁不拆情”“寻找老邻居”等系列活动,水清沟街道、即墨路街道相继举办“筒子楼幸福宴”,为因拆迁即将分开的老邻居们提供互留联系方式,永续邻居情谊的机会;李沧区城市硬件建设日新月异,为同步提升居民素质“软实力”,推出“悦读·悦心”全民阅读活动,使邻里共读的学习氛围更浓厚;胶州市历史文化传承悠久,举办“家秀”活动,通过优秀家风家训评选、家庭美德讲解等方式,引导市民守规矩、讲道德、重家风;城阳区把春游踏青农家采摘等应时活动融入邻里关系的改善;青岛西海岸新区结合“我们都是新区人”群众大讨论塑造西海岸邻里情;莱西市提倡邻里共同健身重温世界休体大会的健康理念。这些量身打造的邻居节活动为各区市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化解难题,增添助力。

  2016年、2017年,在继承发展市北区“邻居节”基础上,青岛市以“邻里一家”为主题,在全市连续开展两届“邻居节”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市民们普遍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青岛市邻居节共组织2300余场次活动,60多万人参与。通过开展“邻居节”活动,青岛市居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

  “邻居节始终将‘老百姓自己的节日’作为活动定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重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让邻居节更接地气、更有人气。”青岛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邻居节”逐步形成良好运作模式和成熟活动载体,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记者 薄克国)

  原标题:从生人变熟人 从熟人到家人

  青岛邻居节让邻里守望相助,共同成为社区“主人”

责任编辑:邹祖云 标签:邻里守望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