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活动 > 关爱社会

童冠荣:贫困户的 “心上人”

时间:2019-02-15 来源:南海网

  有一种力量,它像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温暖;有一些人,用朴实的言行演绎着人性的真善美,传递着正能量。

  为推动社会文明大行动和“一创两建”深入开展,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引领社会风尚,树立先进典型,中共儋州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儋州好人”系列评选活动,深度挖掘“儋州好人”的感人事迹。

  大张旗鼓地为好人“加冕”,不仅彰显感情、态度和力量,更能营造崇德向上、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我们相信,通过“儋州好人”系列评选活动,文明之花一定会在广受东坡文化滋润的儋耳大地上长盛不衰。

  27岁童冠荣是儋州市供电局人力资源部一名普通员工,2016年3月,他参加市扶贫工作队来到王五镇东光村委会开展扶贫工作,3年里他深入贫困户中间,跑遍地头田间,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把自己的青春书写在扶贫路上。

  2016年3月,儋州市供电局党委接到儋州市政府通知要求委派一名员工加入儋州市扶贫工作队协助政府做好扶贫工作。局党委经过认真筛选,决定派童冠荣脱产参加儋州市组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

  “小童虽然年轻,但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别人真诚热情,遇到困难总能想办法克服。”这是同事们对童冠荣的普遍评价。一开始,大家担心童冠荣不愿意接受这个艰难的工作,没想到他豪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既然组织信任我,把这光荣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一定会承担起责任,转变角色,全身心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童冠荣说。

  没有提任何要求,童冠荣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他和其他单位的9名队员住在王五镇东光村委会优泮村,当时正值酷暑,10人共同住在村里的平房里,没有空调,仅有一台风扇,蚊虫很多,不管白天黑夜身上都会被叮咬,一个小水龙头供他们日常洗漱。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童冠荣没有任何怨言。

  在童冠荣看来,驻村干部是来扶贫和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虽然自己在队里年龄最小,但其他队员都能坚持下来,自己也能坚持。

  就这样,童冠荣坚持了下来。他意识到,要给贫困户宣传各种政策,自己就要“弄懂、吃透”政策内容,不能一知半解,每天晚上,他都坚持学习扶贫政策。

  很多贫困户住处偏僻,为给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和对贫困户走访摸底,童冠荣“私车公用”,两年前买的新车跑了8万多公里,轮胎被磨破、磨平了好多。童冠荣发现各个贫困户准确的致贫原因,贫困户能更加深入了解扶贫政策,意识到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而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

  贫困户郑乃仁要赡养老父母,几个孩子分别在读大学和读小学,还有一个孩子因病退学。家里的房子破旧,也无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务农。在多次走访中,童冠荣发现郑乃仁致贫是多种原因导致,他给郑乃仁讲解扶贫政策,鼓励要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把郑乃仁的情况详细记录进行反馈。

  “都是小童的帮助,经常到我家跟我谈心,跑上跑下地帮我递材料,让孩子顺利上学,危房也得到改造。”郑乃仁说,除了补充完善、递交材料,童冠荣还把猪苗、肥料等多种物资送到他手上。

  童冠荣还引导村里贫困户参加藿香种植、豪猪养殖、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项目,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同时在劳动中学习种养技术。

  “吃住在村、考勤在村、工作在村”是童冠荣的真实写照,驻村扶贫的队员大多在1年左右就会轮换,而他已经连续驻守了3年。正是因为扎根村里,帮贫困户解决困难,童冠荣成了贫困户的“心上人”,他们遇到什么急事难事都会来找他帮忙。

  周宅村有位贫困户的孩子小伟(化名)父母离异,常年跟着80多岁的爷爷生活,2016年开学在即,小伟爷爷却没钱缴纳生活费。无助的爷孙俩找到了童冠荣,得知小伟的情况后,他从身上掏出300元交给了孩子应急,之后又找相关部门帮助落实了孩子的教育补助。后来,在童冠荣的宣传和帮助下,小伟的父亲外出打工,每个月都有了稳定收入,小伟的生活没有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贫困户满意的微笑就是我工作的动力,看到他们脱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感。”童冠荣说。

  原标题:童冠荣:贫困户的 “心上人”

责任编辑:邹祖云 标签:扶贫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