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月是故乡明 家国总关情 ——祖国各地共庆中秋佳节

时间:2018-09-25 来源:中国妇女报
  中秋,是千百年来,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温暖期盼;中秋,是千里万里,仰望同一轮明月的无尽相思。 几千年积淀形成的家国情怀让在新时代大潮中搏击的中华游子平添了一份深切的乡愁,而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让亲情、友情有了更酣畅的表达,也让中秋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得到延续。甜甜的中秋味儿与浓浓的家国情怀,凝结的,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月24日在江苏苏州拍摄的圆月。新华社发(杭兴微/摄)



  武汉百步亭社区居民用自制月饼等方式,共庆中秋佳节



  G89次复兴号列车上,列车员和乘客一起过中秋节

  北京:民族味儿里过佳节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徐旭 发自北京 9月24日晚,卢沟桥畔的北京园博园广东园人头攒动、琴声悠扬,一首合奏《欢快的日子》拉开了“卢沟晓月”中秋音乐会的序幕,《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卢沟晓月》《春江花月夜》等一首首与月亮相关脍炙人口的经典民乐通过琵琶、二胡、京胡等传统乐器原汁原味地演奏出来,或温情或悠扬或生动或深邃,与连廊环绕、山水结合的岭南园相映成趣,尽显粤韵风华。民族味十足的音乐会,倡导了文化过节、过文化节的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为传统节日镌刻上新时代的鲜明印记,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今年的中秋文化活动还特别邀请全国、北京市、区级道德模范、北京榜样、身边好人及优秀青年代表参加中秋游园活动,齐聚园博,共度佳节。

  据了解,在北京市“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的主题下,丰台区以“月”为核心要义,举办“卢沟晓月”中秋音乐会、中秋文化游园活动和“赏、吟、伴、品、展”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据了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和文化内涵,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举办“又见明月照长衫” 中式主题服装日活动,通过“中式服装风采秀”“中秋灯谜会”“传统服饰讲座”等特色活动,让同学们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符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龙文化”的精神融入生活经验和体验之中。中秋节前后,丰台区在芳草地丽泽分校、北师大四附中、丰台一小丰益分校、和义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开展“望月怀远——走进中秋”主题课程、“品味传统诗意中秋” 中秋主题诗词创作及评选、“团团圆圆过中秋 欢天喜地赛诗会”等多项中秋主题活动,使全区中小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情感认同。

  据悉,今年中秋文化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除在主会场组织专场活动外,还吸收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专业力量和青年力量参与,在学校、公园、商市场、街乡镇、社区村开展“赏、吟、伴、品、展”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中秋文化活动。据统计,中秋节期间,丰台区共组织5大品类70项系列活动。

  河北:复兴号上的中秋故事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周丽婷/靳艳清 康琳娜 发自石家庄 中秋佳节回家团圆是我们不变的情结,而如今乘坐高铁回家更是成为千里归儿的首选。

  G89次是全国唯一进川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乘务班组是石家庄客运段倾心乘务组,北京与成都,京蜀一线牵,单日往返即日团圆。为了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旅途,9月23日,阴历八月十四,倾心乘务组开展了别具传统特色的中秋活动:“复兴中秋诗词大会”比试和宣读“中秋传统故事”。

  诗词大会上,倾心乘务组找到许多与中秋有关的诗词句子,并配上具有中秋特色的彩纸,由旅客填补诗词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填补正确多的为胜。当日乘车旅客纷纷预试,赛后参赛选手同广大旅客分享月饼,共庆佳节。参赛选手旅客王先生说:“我是一位中华诗词爱好者,高铁上这个活动,让我回想起中国文化的厚重,诗词是中国璀璨的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研究,中秋传统佳节更是文化自信的代表,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

  倾心乘务组为小朋友、外国友人等还特别准备了与中秋有关的故事。12号车厢小朋友冯逢,看到嫦娥奔月的彩纸,拉着乘务员夏炜的手急切地说,“阿姨阿姨,你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吧。”夏炜蹲在孩子身边,讲起了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的故事……小朋友支丽丽的妈妈说:“还是你们有办法,孩子不吵闹了,还学到了知识。这个中秋在她成长路上一定是难忘的。”

  15号车厢的狄阿姨,从包里掏出两个大红石榴,给乘务员康琳娜并说:“姑娘,中秋是收获的节日,你们在车上也不能回家,年龄比我的孩子还小,请你们吃石榴,自己院里种的!”康琳娜甜甜地回答:“阿姨,谢谢您!”

  复兴号上旅客和乘务人员的和谐团圆,让2018年中秋节如秋日暖阳沁人心脾。倾心乘务组把代表中秋收获的月饼、饼干、苹果、橘子、石榴、葡萄等装盘分发到旅客手中,同大家共庆中秋佳节,共祝金秋丰收,并与旅客们合影留念。

  河南:留守儿童节日不孤单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苏建军 发自洛阳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9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高村镇王莽村留守儿童李艳菲、李安琦姐弟俩,见到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叔叔阿姨们,还收到了月饼、水果和图书,同时看到了这样一封信:艳菲、安琦两位小朋友,也许你们不知道我是谁,自从你们父母离开以后,这两年多来,我时时刻刻在你们身边,一刻不停地关注着你们是否能吃上饭,是否有衣服穿,是否有学校上,是否有地方住;你们的境遇状况都被我记录在册,你们身边的这个我,名字叫全体宜阳市政人。

  李安琦今年10岁,在村里小学上五年级,父母双双离去的他,跟随姑姑生活,已成年的大哥大姐外出务工,供他和13岁的二姐李艳菲读书。

  一边是在城里工作的叔叔阿姨,一边是失去双亲寄住亲戚家的乡村留守儿童,一封信和无数颗爱心,串起了他们之间的特别缘分。

  河南宜阳县市政局这场以“千里传情,中秋送爱”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儿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留下了与留守儿童的中秋约定。

  同是在宜阳县高村镇王莽村,12岁的留守儿童李明辉,刚上初中一年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跟着73岁的爷爷生活。

  9月21日这一天,宜阳县市政局工作人员来到高村镇王莽村,为留守儿童李明辉送去中秋礼品和学习书籍,鼓励他:加油吧!少年!用知识武装起来,好好学习,将来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志愿服务者和留守儿童李安琦姐弟一起度过了美好团圆的一天。

  宜阳县市政局工作人员说,以后这样的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据了解,早在前年的中秋节,由宜阳县民政局、教育局主办,宜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洛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有爱不孤单”关爱留守儿童中秋陪伴活动就开始启动,为香泉村留守儿童送去了中秋节爱心礼物,并派专业社工深入当地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

  江苏:吟诗寄信祝福家国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茹希佳 发自常州 对月吟诗、遥寄书信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传递思念之情的传统习俗。9月21日晚,由江苏常州市文明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指导,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常州市圩墩遗址公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常州市分公司主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 2018“城市候鸟,别样团圆”暨常州向日葵花展在圩墩遗址公园举办。

  据了解,此次活动正是通过吟诵月光、品味团圆这一节日民俗,唤起大众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回味,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温情和魅力,通过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给大家带来一场“有声有色”的感官体验,并为流动儿童送上节日的祝福。

  活动中,一组“城市候鸟,别样团圆”手绘定制明信片正式发行。据了解,此次“城市候鸟,别样团圆”手绘定制明信片共设计了两套不同的画面,限量发行1000份,设计师以中秋团聚、家庭团圆为创作灵感,画面温馨有爱,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小候鸟”的生活变化,关爱城市“小候鸟”的和谐场景。

  现场,参与活动嘉宾为手绘定制明信片揭幕,并盖章发行。揭幕仪式后,受邀参与活动的流动儿童也给自己的家人发送出了有声明信片,小童眼中充满期待地说:“我想把心中的思念通过这张有声明信片传递给我的爸爸妈妈。”

  在当天的活动中,除了主场活动,活动场地周围还设置了猜灯谜、中秋邮局送祝福、告白邮局拍摄有声明信片等活动。

  告白邮局旁,圩墩遗址公园志愿者印琴娣身穿志愿者红马甲,在找人帮自己拍照。她说:“我今天是到公园做志愿者的,看到这里可以把拍的照片打印成明信片,还能语音留言,就想把自己今天做志愿者的时刻保留下来。”印琴娣一边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打印照片,一边还留下了语音祝福。“第一次尝试以这样的形式送祝福,很兴奋,祝大家中秋快乐。”印琴娣对着手机录下了自己的语音祝福。不一会儿,一张带有她自己照片的明信片就被打印出来,明信片上还有一个二维码,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听到她刚刚留下的语音祝福。

  武汉:明月清风话家风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强洪/张婷 吴思 发自武汉 欢度中秋佳节,传承孝道美德,9月21日,武汉百步亭社区300余位居民代表欢聚一堂,用自制月饼、书写习总书记金句、诗歌诵月、文艺节目等方式,庆祝中秋和国庆佳节。

  姜宝兰家庭是个志愿者之家,更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每逢中秋,她80多岁的老母亲会自制“超级月饼”,面粉捏成的可爱兔子在饼盘之上,配以“孝老爱心”字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美味月饼,话家风,让好家风与明月清风相伴,与亲情相融。

  “从1921年到2017年,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现代城展出以“忆党的光辉历程 品美味幸福生活”为主题的19枚月饼 ,充分彰显百步亭人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的态度。

  马琼璋老人今年93岁,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2年来,她一直将自己当年的入党申请书完整保存,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幸福的生活”。2017年,马奶奶主动将这份珍贵的“传家宝”入党申请书无偿捐赠给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是马奶奶的这句话,给了社区工作者创作灵感。

  四居委会选送的“新月雏菊”吸引眼球。每一枚月饼从外形上看就是一朵“小雏菊”。雏菊,又叫太阳的眼睛,它的花语是愉快、幸福。四居就有一支以“小雏菊”为名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她们年轻、阳光又快乐。“新月雏菊”正是由小雏菊青年志愿者一同参与,从炒粉、和面、揉面、配馅、压膜全手工制作完成。饼皮是由白芸豆泡发,加奶粉、面粉做成的清新爽口桃山饼皮,月饼有莲蓉、豆沙、蛋黄等多个口味,美味可口,老少皆宜。

  有美味的月饼、动人的故事,更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舞蹈《花好月圆》拉开会演序幕,诗歌朗诵《高举新时代的伟大旗帜》、新版道情《中国新时代》、时装秀《月亮升起的时候》、三句半《幸福生活万年长》,道出百姓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日子越过越好。

  广州:赏花灯里说改革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林志文/钟达文 发自广州 一年一度中秋佳节,花城广州过中秋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如赏月、赏灯、拜月光、烧番塔、吃月饼、吃田螺……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不少习俗已渐渐变化甚至消失。不过,中秋赏花灯依然是大家喜欢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个中秋节,到位于西关老城区的文化公园,便可欣赏一场超过60年历史的中秋灯会。9月22~24日,华灯初上时分,文化公园内23组大中型灯组和近千盏气氛灯美丽绽放,引来人头攒动。据文化公园初步统计,三天时间赏灯人数超过30万人。

  据了解,广州文化公园最早举办灯会是在1956年,举办中秋灯会的历史至今已经超过60年。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文化惠民”政策支持下,全园继续免费展出23组大中型灯组和近千盏气氛灯。今年中秋灯会以“繁花盛果”为主题,以岭南地区各个时期的花为表现主体,结合每种花的“花语”以及其他标志性建筑,表现广州城市的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同时寓意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所取得的丰硕果实,人们生活锦上添花。

  造型独特的大型灯组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的兴趣。在位于中心广场的“复兴之路”灯组前挤满了赏灯和拍照的市民。据主办方介绍,这是今年最大的灯组,长10米、宽6米、高8米,灯组呈回旋上升之态,逐层展示岭南地区标志性建筑以及C919大飞机、“复兴号”高铁形象,展现出祖国在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最显眼的莫过于迷你版广州塔,这是中秋灯会首次将3D打印技术和传统灯组结合的大胆尝试,灯组中的广州塔高3米,底部直径超过半米。作品将建筑高度为600米的广州塔按比例缩小200倍,分6个组件精准打印并组装,作品材料为聚乳酸(PLA),用熔融堆积技术耗时15天打印完成,最后在塔身沿钢柱安装LED灯带,完美再现一个迷你版的广州塔。

  广州又名“花城”,今年的中秋灯会以“繁花盛果”为主题。位于公园正门的灯组“繁花盛果”,其造型灵感来源于十三行博物馆馆藏通草画《通草水彩花篮》,并通过彩灯工艺师的高超手艺,高度还原该画内容。灯组花篮直径、高度均逾8米,底部为金黄色镂空篮框,内透各式花朵图案。花篮中摆放着月季、百合、牵牛花等美丽花朵,引来彩蝶翩翩起舞,给花灯平添一分生气。在技术方面,彩灯大量采用LED灯带勾边造型,屏闪变光,使得众多花朵在白天灿若朝霞,夜间璀璨夺目。

  本届灯会出现最多的元素是“花”,有月季、百合、荷花、杜鹃、木棉、桃花、兰花、水仙、鸡蛋花、金银花等40多种,这些花分布在园内23组彩灯中,营造出一个美丽的“花花”世界。位于正门中轴线的“荔湾挹翠”将“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行花街”灯组以骑楼为背景,生动再现岭南广府地区的过年民俗传统。此外还有“蝶恋花”“繁花似锦”“鱼戏花间”“花好月圆”“奇花乐园”等灯组,结合各式花语,通过高超的彩灯技术表现出鲜花的特点,让游客感受到盛世繁花的奇妙乐趣。

  据介绍,中秋、国庆期间,文化公园精心安排了书画展览、文艺演出、讲古灯谜、粤剧折子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公园内“处处有文化,步步有景致”。此外还联合十三行博物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广州彩瓷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专家免费鉴宝等,务求带给大家一个愉快、充实的中秋、国庆假期。

  专家说

  团圆属性最触动心弦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宋利彩 发自北京 中秋节作为一个民俗大节,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当下,为什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秋节起源于唐代民众的赏月之风,由中秋的月圆而及人的团圆,成就了中秋节团圆的独特气质。宋代以后,中秋节更被称为团圆节,成为我国最具团圆意味的一个传统节日。因此,可以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蕴含着我们民族一些核心的价值观,那便是崇尚家庭团圆。在分离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中秋节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为家庭成员搭建了相聚的平台。”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表示,中秋月既圆且明,又处于万物开始变得萧索的仲秋季节,最容易触动人们的心弦,由天上圆月延及人间团圆,成为人们萦绕不去的情怀。

  “在这个花好月圆的时刻,我们家庭、亲人团聚,享受团圆节,是家庭伦理的重要体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表示,很多人进入城市形成新的社区,“这个时候更需要利用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让社区邻里之间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让社区更团结,社会更和谐。”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张勃说,中秋节一个浪漫唯美的节日,千百年来,围绕着中秋节,古人为我们积淀了非常厚重的文化,不仅包括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祭月、赏月等中秋节标志性习俗活动、中秋节的食物,更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不仅用一种相对固定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中秋的习俗,把当时人们过节的一些情形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给今天的我们一种强烈的美的感染,让人们的心灵在这个时间得到安顿,得到更多的温暖和温情,启发人们对于生存与死亡、短暂与永恒的思考,激励人们珍惜韶华,给人提供一种强大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撑。

  原标题:月是故乡明 家国总关情——祖国各地共庆中秋佳节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中秋,佳节,月亮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