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春节,尝尝这道“武汉菜”——探班第八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录制现场

时间:2019-01-21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排练现场。

  1月18日,在湖北卫视演播厅,来自辽宁、北京、内蒙古、山西、四川、宁夏等16个省区市的300多名“民星”齐聚一堂,为2019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进行紧张的排练和录制,春节期间将与全国的观众见面。

  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歌曲、引人捧腹的小品、咿咿呀呀的少儿戏曲联唱,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至今已是第八届,一个个让人大饱眼福的节目,见证着全国社区居民的情感交融,更见证着武汉形象走向全国。

  来参演,更是来取经

  在本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舞台上,年纪最小的表演者,是10岁的李沐子。

  她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五里水乡社区,带来了一曲山花儿(一种民歌体裁)独唱。

  她的母亲,是五里水乡社区书记纳小静。2017年,纳小静参加全国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学习“百步亭经验”。回社区后,她就把百步亭的“婆媳对夸”活动移植到五里水乡社区,并发展成婆媳对夸、夫妻对夸、邻里对夸等多种形式。

  纳小静还学习百步亭的思路,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女儿李沐子则成为文艺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民歌天赋,在社区参加文艺演出。

  这次跟纳小静一同来武汉的,还有两位来自五里水乡社区的物业经理。两位经理参观百步亭社区,现场感受“红色物业”的特色做法。

  武汉话换成了“汉普”

  “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我们这些老的,如今我们老了,心里头总牵挂着他们这些小的。”由武汉市江夏区龙井社区报送的小品《下棋》,聚焦空巢老人这一主题,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这个小品,我足足酝酿了两年多。”创作者刘木祥说,从拿出初稿到最终呈现,整个节目推翻重来了四五次,节目形式也从最初的楚剧,变成了如今的小品。

  在18日的排练中,一次修改让刘木祥印象深刻。该小品原本通篇武汉话,被导演组临时要求改为“汉普”,以避免外地观众听不懂。

  普通话夹杂着汉调,意料之外地增加了几分趣味。但在刘木祥的眼中,这更代表着武汉文化的对外展示。“本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吸引了全国2.1万多个社区参加,近400万人次参与活动,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举办分会场679场,让全国社区的观众们认识湖北、了解武汉,这是最好的宣传。”(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祝丽芳 罗婷)

  原标题:图文:春节,尝尝这道“武汉菜”——探班第八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录制现场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探班,全国社区网络春晚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