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颜值”,更体现在城市的温度。
在贵阳,每天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畏严寒酷暑,每天坚守在交通路口,帮助疏导交通;他们走进敬老院、留守儿童家中,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是他们,用炽热的爱心和尽善尽美的服务汇聚正能量,不断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真谛,让文明城市的色彩更耀眼。
绿丝带飘满筑城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市注册志愿者超8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达2198个,发布活动项目19575个,项目总时长超过2700万小时。
近年来,贵阳市志愿服务工作注重制度规范,让志愿服务“有章可循”;注重信息化建设,让志愿服务“有据可查”;注重培育骨干,让志愿服务“有带头人”;注重阵地建设,让志愿服务“有根可扎”;注重宣传引导,让志愿服务“有誉可享”。
目前,贵阳市由市职能部门、社区(镇)、群团组织、协会、高校、公司组成的志愿团体达2000多个,涵盖了扶贫开发、大型活动、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科学普及、应急救援、法律援助等领域。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
疏导交通、捡拾垃圾、看护老人、服务旅客……一项项贴心志愿服务,正在汇聚成文明的火炬,传递到贵阳城市的各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人。
打造特色志愿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将其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动,市民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增加,知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升。同时,贵阳市积极开展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条例》,推广优秀志愿服务模式。
《志愿服务条例》的施行,使我国的志愿服务工作有法可依。贵阳市积极举办《志愿服务条例》专题培训班,充分利用市属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社区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
同时,贵阳在全市推广社区“爱心银行”志愿服务模式,让志愿服务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社区群众、企业、社会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攒存“爱心积分”,在需要时,从“爱心银行”的账户积分中支取积分兑换服务或奖励。截至今年5月,该“银行”已有8200余名注册志愿者和7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
春运期间,贵阳火车站、贵阳北站、金阳客车站、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绿丝带”便民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为乘客开展面对面服务,提供车次航班信息咨询、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
清明节期间,贵阳志愿者广泛开展“绿色清明 文明祭祀”宣传、森林防火巡查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阳国际马拉松赛等期间,贵阳志愿者积极参与会务筹备、嘉宾接待、后勤保障、咨询服务、翻译讲解等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时间达3万多小时。
让文明处处开花结果 小善渐而大德生。每一个志愿者的每一次文明实践,让志愿精神不断薪火相传。
82岁的护水志愿者雷月琴,走遍贵阳市水源地,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劝阻和制止污染河水行为,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沿河污染问题。2008年,雷月琴成为贵阳“两湖一库”环保基金会第一位注册志愿者,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十大江河卫士、中国生态文明先进个人、贵州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您家有适合娃娃看的、闲置的书吗?”近年来,一位贵阳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让不少乘客感到奇怪。这位名叫余太湖的司机,是在为贵州贫困山区的儿童“讨书”。从2002年开始,余太湖坚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书,十多年从未间断。他还发动同事、家人、朋友、乘客参与捐赠,累计捐书12万册,为山区孩子建起了53所图书室。
今年55岁的高应芬,是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的一名成员,18年来献血4200CC;先后到乡镇社区、企业、村寨等地表演,入户家访帮扶教育300余次。在她的带动下,40多位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在贵阳,像雷月琴、余太湖、高应芬一样的志愿者比比皆是。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又影响更多人,贵阳的志愿服务不断由点及面,由面成网。在贵阳,88万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最贴心的服务,筑起文明实践的坚强堡垒,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记者 金毛毛)
原标题:贵阳:聚志愿服务正能量 绘文明新画卷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贵阳,志愿服务,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