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贵州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志愿服务温暖社区

时间:2019-09-11 来源:贵州文明网
  2018年8月,中央部署在全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贵州省龙里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

  紧扣中央、贵州省委、黔南州委安排部署,同年10月,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相关县级干部任副主任,53个县直部门和各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印发《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沿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班底,龙里县紧紧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条主线,着力巩固脱贫攻坚和“德行龙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明确了自治同行、发展齐行、感恩携行的“三行”路径;以唱响一首感恩歌、争做一个文明人、找准一条发展路、扮靓一个美丽乡村的感恩奋进“四个一”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巩固提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县建立了1个文明实践中心、7个文明实践所、79个文明实践站、271个文明实践点,共注册志愿者31574人,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515支,创设志愿服务项目4557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万余场次,服务时长突破100万小时,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次。

  特色品牌:“袄玛萤火虫”点亮苗岭山乡

  “像萤火的光,我们把夜空照亮……心就像太阳,哪怕是点点星芒……”

  “每次听到这首歌,看着‘萤火虫’标识,总感觉这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并实实在在存在的人,一个像雷锋同志一样的榜样。我顿时热血沸腾,为自己是‘萤火虫’志愿者而骄傲。”德行龙里十大年度人物、萤火虫志愿者兰开宇兴奋地说。

  龙里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41%,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文化程度导致在偏远村寨,农村群众联系志愿服务队伍存在困难。

  2018年10月,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为切实解决志愿服务需求收集难、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龙里县探索组建“袄玛萤火虫”志愿服务队(袄玛,布依族语,意为:您需要什么?我给您),搭建起偏远地区群众与志愿服务队伍之间的“连心桥”。

  按照《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紧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德行龙里·志愿黔行”主线,出台《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塑造了“萤火虫”志愿者形象,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志愿服务新风尚,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由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各镇(街道)面向乡贤寨老、农村知识青年、村民组长等公开招募“袄玛萤火虫”志愿者。“袄玛萤火虫”志愿者作为网格员1到2人包保一个网格,全县2800余名萤火虫志愿者全面覆盖全县79个村(社区)。通过举办萤火虫志愿者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志愿者收集需求、开展宣讲、分类信息等业务水平,确保队伍发挥专业化、标准化作用。

  在全县79个村(社区)合理设置志愿服务收集点,60个村寨设立志愿服务需求收集箱,全面收集群众需求;通过进村入户、电话联系、微信QQ、召开院坝会、点对点交流等方式问需于民,多渠道收集群众需求。截至目前,收集需求3万余条,创设志愿服务项目1805个,解决问题1.6万余个。

  以村、组、寨、楼栋等为单位,将各镇(街道)所属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网格常驻至少1名“袄玛萤火虫”志愿者,负责所属区域的群众需求收集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等。“袄玛萤火虫”志愿服务网格员现已覆盖全县村村寨寨,确保志愿服务惠及农村全覆盖。

  通过教育感化让农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发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促进在农村组建起“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

  “萤火虫”,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文明新风尚,用文明微光点亮苗岭山乡;文明实践大比武,破解发动群众难问题,人心齐了,村寨靓了,行为美了;文明心间传,组建山歌宣讲志愿服务队,用山歌伴飞新思想、唱响新时代;在龙里,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举措。

  2018年8月,中央在全国部署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龙里县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马不解鞍连续战。沿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班底,龙里县紧紧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条主线,着力巩固脱贫攻坚和“德行龙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明确自治同行、发展齐行、感恩携行的“三行”路径;以唱响一首感恩歌、争做一个文明人、找准一条发展路、扮靓一个美丽乡村的感恩奋进“四个一”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巩固提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志愿者活跃在田间地头。图片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

  文明大比武 文明新风吹到群众家门口

  8月5日,在龙里县洗马镇,第二轮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振兴大比武在全镇如火如荼展开,全镇46个自然村寨参与其中,由村寨负责人组成的考评组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打分、当众颁奖。村与村、寨与寨相互学习,寻找差距、总结经验。

  如今,走进龙里县洗马镇高枧后寨组,满山绿意盎然,进村入户的道路清洁宽敞,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每家每户的房屋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寨。

  洗马镇发动群众集资,通过投工投劳开展乡镇环境卫生整治,是龙里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如今,除洗马镇高枧后寨组、金溪村以外,龙里县冠山街道、龙山镇、谷脚镇、醒狮镇、湾滩河镇如火如荼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大比武”活动。

  我的家乡我参与。龙里县深入探索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按照“自商、自筹、自建、自管”发动群众新模式,分阶段、分主题、分层次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机制,群众投工投劳,破解以往“等靠要”思想,有效激发群众建设家乡、脱贫致富的热情,发动群众以“主人翁”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和美化乡村活动中来,提升广大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乡贤寨老、能工巧匠、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家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如今,在龙里的苗岭山乡、村村寨寨,掀起一场场文明实践大比武、擂台赛,文明之花有如夏日萤火,散布在龙里全县23万的各族群众中,照亮在15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志愿服务 奉献精神助力城乡统筹发展

  “像萤火的光,我们把夜空照亮……心就像太阳,哪怕是点点星芒……”这首志愿者服务歌曲《微光》传遍龙里的大街小巷。

  一只萤火虫微弱无力,而满天的萤火虫则光芒万丈。

  在龙里,“袄玛萤火虫”是一支以覆盖各村寨为单元网格,党员干部、第一书记、村贤寨老等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志愿者收集需求、开展宣讲、分类信息等业务水平,搭建起偏远地区群众与志愿服务队伍之间的“连心桥”。

  而今,共有2818只“萤火虫”散布在龙里的村村寨寨,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的志愿服务。

  “虽然我是贫困户出不起钱,但我们能出力,也想尽我们所能干点志愿服务。”醒狮镇谷新村贫困户王德银出于感恩,发起成立了第一支“感党恩”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算他自己在内只有5个人。

  星星之火却可以燎原。如今,谷新村感党恩的种子开花结果,全县以贫困户为主的“感党恩”志愿服务队发展壮大到了162支队伍6400多人。从清理河道、清扫道路,到救急助困、建设家乡,他们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思想转变了,家乡也更美丽了,群众的思想之变与行动之变,促进了乡村美丽蜕变。

  莫幺公老年志愿服务队,企业“送岗村村通”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龙里县拥有515支志愿服务团队,31574人通过志愿者实名认证,共组织志愿服务项目4557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万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00万小时,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新风尚成为龙里的城市精神内核,指引他们在文明之路上熠熠前行。

  本土宣讲 唱响新时代美丽华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党恩情……”在龙里县龙山镇中坝村,当地群众唱响布依山歌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在龙里,占全县人口41%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如何用群众听得懂、学得会、传播快的方法把党的理论和政策宣讲出去,是当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研究的课题。

  在龙里县,有这么一句话:“说的讲的不如唱的跳的记得住,唱的跳的没有绣的画的记得长。”结合少数民族同胞这一习惯和特点,龙里县创新政策理论的宣讲方式,转变以往念文件、搞宣讲、读报纸的“老三套”做法,探索出“民族化宣讲融入民族习惯、文艺化宣讲融入文艺活动、生活化宣讲融入生活场景、时代化宣讲融入时代脉搏”的“四化四融入”理论宣讲新模式,并创设了“山歌唱响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为山歌这一具有民族特色、受众广泛的民族文化赋予新的使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山歌”成为思想引导的新载体、道德教化的新抓手、大众娱乐的新形式、净化风气的新工具。

  在洗马镇平坡苗寨,当地群众把党的新思想、乡村新变化搬入农民画中,绘制在墙上,既丰富了平坡农民画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与精神风貌,也让感党恩的时代新风常驻村中,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龙里县组建7000多名农村党员群众组成的文艺志愿服务队170支,编写创作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脱贫攻坚政策和文明实践新风的山歌3500余首,用山歌传播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唱响新时代的美丽华章。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是以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随新时代的春风潜入寻常百姓家中,形成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让老百姓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采访手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动力之源

  8月19日,洗马镇金溪村上寨组,村民罗兴炳看着改建好的山体公园和正在愉快玩耍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金溪村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们获得感满满。作为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一项工作,乡村环境整治“大比武”活动在龙里五镇一街道如火如荼开展以来,大家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每到一处,记者都为村民们建设自己家乡的热情所打动。

  自己的家乡自己建。分阶段、分主题、分层次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比武”机制,摆脱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出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广大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小钱能干出大事情。

  在醒狮镇凉水村卡和组,这里只有18户人,其中还有4户常年在外打工。大家共同集资9000多元,14户人家投工320多个,把以往脏乱差的村庄改造成了“生态卡和”的美丽村寨。村民们聚在村口老树下的石凳下,聊天话家常,好不惬意。

  在谷脚镇高新村,在湾滩河镇孔雀寨,在龙山镇草原社区,在冠山街道奋进社区……处处风景宜人,处处洋溢着新时代的文明新风。

  人人都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龙里县探索出“自商、自筹、自建、自管”的“四自”模式,有效发动群众参与家乡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人心齐了,村寨靓了,行为美了。

  改变不止于此。从龙里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感恩之歌处处唱想、文明之风春风拂面、文明之花处处开遍,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巩固提质,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发扬 见习记者 袁鹏)

  原标题:贵州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志愿服务温暖山乡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