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各地不断落实“减负令”,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看到了可喜变化:会少了、文少了、表少了、检查少了。
减负效果显现,如何进一步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积弊、建立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长效机制,更多工作尚需探索。
隐蔽的形式主义问题须重视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你们轻松些了吧?”每次采访间隙,记者都会跟基层干部聊一聊这个话题。
对于基层减负,很多干部反映,一些能够量化的负担问题,改观比较明显。记者在云南昆明、曲靖、大理等州市走访发现,会议、文件数量几乎都压缩了至少30%。曲靖市沾益区通过会议集中套开的方式,避免了乡镇干部反复赶来开会;师宗县竹基镇党委书记张云反映,不管是会议还是文件,干货比例高了,主要领导带头缩短发言时间,会风逐渐扭转。
与此同时,一些隐蔽的、难以量化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仍须引起重视。
一些干部反映,地方市县层面的正式文件管住了,可条线上的报表任务依然较重:前两天才向扶贫办报送的数据,又要给教育局报一遍。政务数据打通工作进展依然缓慢。
大会管得不错,可一些不必要的小会、大部分内容照抄上级的文件依然存在。一些单位和地方对基层干部使用政务微信公众号提出关注率、评论数等要求,挤占了他们正常干事的时间。一名基层干部建议,应对相关项目进行一次集中梳理,需要保留的列出清单,清单以外不做硬性规定。
【记者感言】整治隐蔽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必须真正落实中央规定,心里装着基层,切实改进作风。
让基层声音的传递更畅通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应进一步畅通基层合理化建议上传的渠道,一起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
“上面千条线,下面真的只有一根针。”一名社区干部说,“一些材料超过了我们的职责和能力范围,比如辖区工商户的经营情况,社区怎么可能了解?但有些部门就是要我们报,还要得特别急。一些材料更是反复多次上报。这些工作该不该让社区做?该不该以这种方式做?值得商榷。虽然我们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但有关部门常常没有回音。”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单位主要领导有官僚主义倾向的,这个单位往往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基层干部建议,要把减负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合起来,以斗争精神持续深入推进解决。
一些地方对整治形式主义展开探索,效果不错。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试行双向评议,领导干部向群众和下级部门公开述职,下级部门和群众给领导干部打分,一定程度上对上级部门随意要求提供材料报表形成制约。
【记者感言】只有打通下情上达的通道,才能更有效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气。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减负成果 为基层减负,各地落实、执行的速度很快,力度很大。对此,基层干部给予肯定。但也有一些人心存疑惑:“会不会只是一阵风?”“怎么样才能巩固长久?”
产生这种疑惑,并非毫无原由。西南某省的一名机关干部告诉记者,“市里下发文件,我们结合文件把工作都安排了,但还是得再开一次会,会上主要内容就是听领导把文件再念一遍。”这名干部说,上级部门的指示,落实前如果不开个会,似乎就显得不重视、觉得不踏实,回头遇到检查,“那我们是开过会的,就显得有依据。”
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这类工作方法和理念,在一些基层地区依然存在惯性。如何真正改变这些习惯性的方式?很多基层干部认为需要建立巩固减负成果的长效机制,比如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减少繁文缛节,建立更加符合地方实际的考核检查办法。
【记者感言】减负要改变的不仅有不合理的规定和流程,还有长期形成的思维和工作惯性。(记者 杨文明 蒋云龙)
原标题:减负见成效 基层盼长效(第一落点·关注基层减负③)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减负,基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