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成都:创新构建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体系

时间:2020-06-14 来源:人民网
   “饺子馅这样和味道就巴适了”“咖啡豆要这样磨才均匀”“小朋友们,翻开手中的绘本一起朗读”…… 6月13日,500余名各行各业的“热心肠”化身志愿者,走进成都市62个居民小区,为市民带去多场贴心温馨的志愿服务,同时也拉开了大运会城市志愿者参与办赛营城的序幕。

  据共青团成都市委活动现场负责人介绍:“我们把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三个着力’补齐传统志愿服务组织化动员方式短板,创新构建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体系,聚合更广泛青春力量投身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助力成都办赛营城。”建设青年友好城市是成都市委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成都实践。

  着力完善“多元参与”的队伍架构

  共青团成都市委深度聚焦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着眼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改革试点,构建起以市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中心为运行主体,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青年发展基金会为功能平台的“一体两翼”事业化运转体系,充分激发团的组织资源、广泛撬动社会资源,在建强在校大学生赛会志愿服务“主力军”的基础上,深入行业系统及社会各领域启动大运会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逐步涵养“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协同精神。

  共青团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团市委着重‘网罗’各行各业的热心人注册成为志愿者,分行业组建了一批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完成对全市65个行业志愿服务潜能的梳理,组建起了14支行业专业城市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中有律师、摄影师、教师,也有厨师、网约车司机、极限运动者,他们将立足社区、深入小区,为市民提供高品位、专业化的城市志愿服务。

  着力搭建“触手可及”的动员平台

  “来成都已经一年多了,这边也没有什么朋友,没事的时候我也想为城市发展做点什么,但是总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无能为力,现在我可在青聚锦官城志愿服务平台上查找喜欢的志愿服务项目,也可以在服务中结识更多的朋友。”一位来自北京,从事户外体育的耿女士说到。

  团市委依托拥有近200万粉丝的“青聚锦官城”微信公众号,建立起涵盖项目发布、报名参与、在线反馈的线上动员平台,实现需求实时发布、青年“随手”参与。目前青聚锦官城线上动员平台已经有超过25万名蓉城青年注册成为志愿者。来自成都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何女士是一名职业规划师,“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影响,中央、省市都出台了稳就业举措,前两天在青聚锦官城平台看到有为待业人群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的志愿服务,这和我的职业也很匹配,我就报名参加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上旬,平台已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9万余个,累计服务时长达9.8万余小时。同时,团市委还建立了成都市青年志愿服务大数据系统,实时化采集、全天候展示青年志愿服务的关键指标,实现了志愿服务精准调度、供需及时匹配和青年对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贡献度的可视化呈现。

  除了线上平台,团市委正倾力打造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按照每1.5公里直径内布局1个的密度,在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布局了1100家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将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需求采集、志愿项目发布等城市志愿服务功能与青年社交场景融合营造,通过流量导入动员市场主体参与青年之家·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建设。截至目前,已有216家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启动运营。

  着力优化“度身而衣”的项目体系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团市委响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代化、精细化要求,尝试推进志愿服务从“聚集式”向“分散式、轻量化”转变,推动城市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社区、深入小区。据悉,6月13日—14日,14支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队将集中在全市113个小区开展240余场志愿服务。

  事实上,在集中开展此次活动前,团市委早在今年5月就组织了350名大运会骨干志愿者深入市内84个社区,就“居民志愿服务需求”“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习惯”等问题进行了大调查,根据城市志愿者职业能力、专业特长,开发了100个社区需要、群众喜欢、青年热衷的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志愿者自主采集需求、策划项目、组建队伍和开展活动的热情被点燃。“我以前也参加过一些志愿服务,但像这种把自己收集的居民需求转化为项目、并能以我的专业能力提供服务的形式,让我有种‘被人需要’的满足感、自豪感。”一名金融业从业人员表示。(王军)
原标题:创新构建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体系 青年友好城市营造拓宽共建共治共享路径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志愿者,小区,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