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群众"点单"我来服务!幸福威海开满志愿"蒲公英"

时间:2020-10-23 来源: 威海新闻网
  用“粑粑地瓜话”传播党的声音,群众“点单”便可选择心仪的志愿服务,400多个“暖心食堂”靠“信用+”运营,每5个市民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在威海,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做什么。

  2018年以来,威海市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打造传播科学理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弘扬社会新风和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坚强阵地,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朵朵象征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蒲公英”已开遍威海大地,也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新局面注入了强大的文明力量。截至目前,全市71个镇街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达13800多支,注册志愿者人数63。5万。荣成市、环翠区相继被确定为全国试点,荣成市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市,入选全国10个重点联系县。

  一项“一把手”工程,四级书记带头抓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加强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要想做好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就是要解决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威海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事项,实行党委主体负责,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挂帅主抓,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

  在荣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张贴着这样一张工作架构图:“实践中心—实践分中心—实践所”三级推进,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服务总队实行“双队长”制,队长一栏里写着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和市长宋修骞的名字。

  “市委书记和市长当队长,各项工作才会一杆子插到底。”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志愿服务科科长鞠俊芳表示,有了“一把手”当牵头大总管,荣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中枢神经”的作用。

  在荣成,“一把手”亲自挂帅,建立“部门专家团队+城区专业团队+镇村团队”三级志愿组织体系,在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注册成立的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278支,注册志愿者14。8万人。

  如今,威海市已经实现市、县、镇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全覆盖,97%的农村和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给实践站配齐精干力量,威海市重点在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上发力,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志愿服务总队,镇街全部建立“8+N”志愿服务队伍,所有试点村和社区全部建立“4+N”志愿服务队伍,构建起既有“专家流动配送”又有“群众身边不走”的基层志愿服务工作格局。

  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队也在全市各个实践站活跃起来。在文登,有一群头发花白、穿着红马甲的老人被大家亲切称之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这支由文登区15个镇街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8个区直部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的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发展到近2000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多场次。

  同时,威海市采取市、县两级联合出资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个县级中心配备2名指导员、每个镇级所配备2名下派员、每个村级站配备1名专管员,建立起2904人的文明实践文化指导员、下派员、专管员队伍。

  在制度保障上,威海市还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市直部门帮包区市、“互学互评互比”、四级动态管理等工作机制,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督促各级各部门将责任落到实处。

  一块“融合式”阵地,满足群众所需所想

  如何让阵地用起来、百姓主动参与进来、活动真正开展起来,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蒲公英”在百姓心里“扎根”?威海市给出的答案是——整合资源,把阵地建强建好。

  “今天重点练习勾叶勾花的顿折笔法……”10月21日,周三,荣成市崖头街道香河社区国画课准时开课,教室里满当当坐了30多人。

  望着课堂上的居民,社区党总支书记邹锐忍不住感叹:“最开始来学习的居民还不到10人,大伙参与度高了,说明彼此的心越来越近了。”

  荣成市香河社区成立于2018年,社区总人口6500余人,中外来人口就占到75%。不尽相同的地域文化,一度让大伙有点“人齐心不齐”。面对这样的现状,香河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各类文化志愿活动,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心“揉”到一起。

  2018年11月,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悦居”理念为核心,设置红色先锋、暖心服务等7支志愿服务分队,打造“邻里广场文化节”“寻乡一家人”等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如今,社区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红色教育、文艺比赛等多个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30场,参与人数达到2万余人次。

  在威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另起炉灶搞拆建,而是将现有资源整合起来、贯通使用。

  作为甲午海战的主战场、胶东红色革命的策源地,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丰富。立足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各类红色教育基地,威海市已建立100多个特色突出、引领性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每年开展各类活动3000多场次、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

  环翠区长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做足了“红色”文章。该社区充分利用实践站的室内空间,打造层次分明、主题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展示区,并且文明展示内容由居民来定,居民参与度高,成为叙述的主角。

  每个月的19日,社区党员组成“红色宣讲团”便会在党员宣讲活动室开展党课党史、党规党纪以及良好家风、志愿精神等方面的宣讲,不仅社区居民听得起劲,周边学校的学生和商户也成了常客。

  在县域,威海市打破镇、村区域限制,推动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法律服务、医疗健身、科学普及等方面优质资源,互通有无、互相使用,最大限度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在村居,威海市也整合基层党建、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资源,建设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阵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个“信用+”体系,做深做实志愿服务

  2分兑换肥皂、5分兑换洗手液、10分兑换毛巾……走进荣成俚岛镇大庄许家村信用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商品下方贴着分值不等的“价格”标签。在这里,老百姓只需拿着自家的积分卡,凭积分兑换心仪的商品。

  “自从开展了积分兑商品活动,大伙参与村情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更稀罕的是 ,靠着信用奖励,村里的保洁员还‘下岗’了。”大庄许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青海介绍,依托“志愿活动+征信考核”,大庄许家村设立村级信用基金,将村规民约、信用管理、典型宣传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威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早、基础好,是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最新发布的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威海市位列第一位。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威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志愿+信用”模式,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海贝分”个人信用积分挂钩,持续将志愿服务做深做实。

  “信用+”也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63。5万人,占总人口的22。4%,志愿者活跃度保持在53%以上。根据统计,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40多万名志愿者开展社区值守等志愿服务,与医护人员、基层干部携手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每天中午10点30分,荣成宁津街道东钱家村的老人们就来到村里的“暖心食堂”。利用“餐前一刻钟”近半小时的时间,老人们听一听党的好政策,看一看村民组织的文艺节目,说一说最近村里的好人好事。村民毕秀香说:“大家伙在这热热闹闹,饭菜也格外香甜,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照顾和恩情!”

  截至目前,威海市共有400多个“暖心食堂”。这些食堂既是民生实事之一,也成为威海市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载体平台。不止“暖心食堂”,威海市还将民生实事与基层志愿宣讲结合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随着惠民实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上,威海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满足群众需求,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让需求与供给实现精准对接,切实解决社会不文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目前,威海市形成了“黄金一刻钟”理论宣讲、百姓故事群众宣讲、“文明实践星期六”等一批深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记者 杜晓莹 李文思)
  原标题:群众"点单"我来服务!幸福威海开满志愿"蒲公英"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新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