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新修订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突出首都志愿服务特色,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志愿者激励与保障机制、志愿服务促进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制度明确。其中,志愿服务促进措施占比最大,明确本市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
进一步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 据了解,新《条例》共六章50条,包括总则、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新《条例》中首先明确了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各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由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事机构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民政部门负责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履行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职责。
新《条例》在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方面也进行了明确。首先是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等形式,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使社区志愿服务惠及大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鼓励专业志愿服务发展,补充了开展专业志愿服务的内容,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应急志愿服务、外语志愿服务、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协调保障机制。
多措施激励、保障志愿者 对志愿者的激励与保障对于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和重大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新《条例》中,志愿服务促进措施达到16条,是所有章节中最多的一章,涉及奖励、补贴、时间储蓄、社区回馈,以及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等,这些都可以更好地激发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潜力。
新《条例》明确,本市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有交通、食宿、通讯等必要支出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
本市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建立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累计和绩效评估制度,并以此作为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和考核表彰志愿者的依据。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对符合表彰规定的志愿者颁发志愿服务荣誉证书。除此之外,本市还将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回馈机制,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以及会员互助等方式,激励本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打造“志愿北京”信息平台 此外,本市还将打造“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包括注册登记、项目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诉求反映等,其数据信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共享交换和合理使用,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大数据支撑,推进志愿服务向高质量服务供给转型。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再创新高。“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443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过7。78万个,累计发布志愿项目超过42万个。
对话 适应新发展新需要新《条例》操作性更强 对话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
北青-北京头条:和2007年9月颁布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相比,新《条例》有何变化?
莫于川:我有幸全程参与了2007年《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制定和本次新《条例》的修订工作。新《条例》的修订历时2年,新《条例》内容从32条增加至50条,整个新《条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新内容与首都志愿服务的新发展、新需要相适应,覆盖面广,条款更明确、更精细,操作性更强了。
北青-北京头条:新《条例》中有何亮点? 莫于川:新《条例》理顺了本市志愿服务的制度安排,其中用4个条款对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说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新《条例》实施后,各部门可以依据新《条例》各负其责展开工作。同时,新《条例》中对既往本市在志愿服务中解决新问题、新难题所取得的新经验进行了固化,从多个方面给予志愿服务更多的激励和保障。
北青-北京头条:政府各部门该如何推进新《条例》的实施落地? 莫于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离我们已经很近了,新《条例》作为本市志愿服务的法治保障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各部门应尽快建立协调机制,出台奖励、星级评定等实施办法,让新《条例》落到实处。(记者 王薇)
原标题:北京:志愿服务可纳入公务员考录考察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