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凝聚多方合力搭建基层服务平台,增强基层服务人才实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优模式”强化社区治理、“优活力”繁荣社会组织、“优队伍”发展治理人才队伍、“优能量”创新志愿服务、“优保障”合理配置慈善资源。
“优模式”绘就社区治理新蓝图 “一窗多办”做好便捷“微服务”。整合部门、人员,赋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8项行政许可、107项基层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结合社区服务管理,列出标准化服务清单,组织专职社工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治安防范、心理疏导、法治宣传等“微服务”。完善镇、村(社区)两级便民网络,通过建立代办帮办队伍、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等措施,将为民服务送入社区“微血管”。
“一网融合”加强智慧“微管控”。制定出台《关于推动网格力量整合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按照“优化一张网、完善一清单、配强一队伍、建强一平台”原则,设置基层网格,将全区293个城乡社区划分成1058个综合网格,实行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将社会保障等六大类41项事项纳入农村社区治理“一张网”,实现“手上配终端、线上强平台、面上建中心”,确保“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问题零扩张”。
“自治融合”加强社区“微治理”。开展村规民约征集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利用墙绘、展板、村大喇叭等,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培育和谐文明的村风。完善“有事好商量”村务议事厅等协商制度建设,实行村民代表对村干部民主评议制度,评议结果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落实“四议两公开”、党群议事“半月谈”“三会治事”等议事载体,保障实现民主监督。
“优活力”绘就社会组织繁荣图 截至2月底,海门区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64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为25。9家,呈现蓬勃发展之态。
组织引领示范强。2019年11月海门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区社会组织孵化园联合党支部被省民政厅评为党建示范单位。在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先锋公益365”服务月等活动,通过社会组织活动与社会组织发展渗透融合,进一步构建社会组织工作新格局。
专业服务能力强。区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等级评估等方式,倒逼社会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构建组织、人才、项目为链条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新生态。目前,全区203家获评等级社会组织,其中5A级1家、4A级9家、3A级34家。
基层治理辐射强。建立区+镇(街道)+村(居)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2015年4月,海门区成立苏中第一家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各镇(街道)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实现全覆盖。村(居)社会组织公益坊陆续成立,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42家,实现各镇(街道)至少培育1个社区社会组织的目标。
“优队伍”绘就社工人才发展图 多级平台“练”。印发《南通市海门区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区社会工作室(社工驿站)”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将社工站工作纳入对镇(街道)乡村振兴考核值班体系,提升镇(街道)社工站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基层民政领域的专业服务体系。常态化培训社工站人员,指导社工站项目化运营,今年预计开展服务项目近百个。
多方激励“引”。根据社区工作者岗位特点、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以居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重要标准,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实施“双全”社工培养工程,建立“全科+全能”“双全”社工资格认证体系,将“双全”社工证作为准入门槛,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并和年终绩效相挂钩。在政策的激励下,全区社工积极参加培训考试,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多重培训“育”。做好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培训,提供免费培训、免费送考等贴心服务,对取得初、中、高级社会工作师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2000、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政府购买岗位的人员按照初中高级分别给予100元/月、200元/月、300元/月的岗位津贴。目前,全区共有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持证社工1128人,其中初级社工907人,中级社工221人,每万人拥有社工数12。5人。
“优能量”绘就志愿服务新视图 建强志愿队伍。充分挖掘村居志愿骨干力量,成立688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推行“志愿服务超市”“道德银行”等志愿者激励制度,不断吸引集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中南村“陈阿姨志愿服务队”、富民村“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志愿品牌。“爱尚达人”等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项目获评省优秀社会组织项目二等奖,“青苹果助学行动”被省民政厅推荐为民政部优秀社会组织扶贫案例,“筑梦童心缘”“社区百老惠情暖夕阳红”等优秀社会治理项目入选省志愿服务品牌,“守护幸福时光”获评省重度残疾人关爱服务项目库。
常态志愿活动。持续放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家”品牌效应,累计开展“田间课堂”农业帮扶、小蜜蜂亲子阅读、家庭急救公益课堂等普惠性志愿服务近3万场次。大力扶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培育公益服务项目82个,开展活动5000余场,受益对象超20万人次。
“优保障”绘就慈善资源兴盛图 多渠道“开源”。通过“专项捐赠”“慈善一日捐”“慈善冠名基金”“定向捐赠”等多种社会募捐形式筹措资金,近年来,引入资金千万余元,给付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资金200万元,大力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和社会组织建设。
精细化“节流”。在区镇设立慈善分会和村(社区)的慈善工作站,深入开展“暖冬行动”“医疗救助”“夕阳复明”“金秋助学”“光伏扶贫”慈善项目,为55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建分布式家庭“光伏扶贫电站”,使农户除免交电费外,每年还能获得余电进网稳定收入3600多元,且可持续25年左右,使“输血式”救助转化为“造血式扶贫”。
兜底性“保障”。定向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00多万元,用于健康扶贫。实施阶梯式分段补偿救助,减轻1857名困难家庭大病患者医疗负担,向全区22名大病患者发放救助金11万元,为91名符合条件困难对象实施手术治疗。发放救助资金118。6万元,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建档立卡户及因天灾人祸、因病致贫等困难学生进行救助,惠及学生396名。
原标题:“五优”绘就社区治理新画卷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