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天的仙桃,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穿梭于社区楼栋清理卫生、奔走在大街小巷疏导交通、奉献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数万名由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退役军人、普通群众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日夜穿梭在仙桃城市农村的大街小巷,为城市注入实时感知的幸福温度。
完善组织架构,强化资源整合,推进队伍建设和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服务项目品牌化,可敬可爱的志愿者,让“红马甲”鲜明生动起来,志愿红成为城市最明丽的色彩。
制度化推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仙桃模式” “纸钱烧一大堆不如生前给老人多做些好吃的……对老人,还是要厚养薄葬。”清明前夕,仙桃市剅河镇文体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周翠梅带领60多名志愿者,为乡亲们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提倡文明祭扫、保护生态文明”宣传,引导大家文明祭扫,缅怀先烈,激发爱国情怀,厚植传统文化,传递文明新风尚。
为引导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剅河镇对综合文化站进行了翻新改造,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计了文化展厅,用3大板块向群众全方位展示剅河历史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实践所布置剪纸、书法、象棋、技能培训等9大功能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除了横向拓展8大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农旅、宣教、技培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外,在纵向上剅河镇还完善了实践所、39个实践站点的组织架构,指定了每一个文明实践站云平台的具体操作责任人,确保用活用实文明实践云平台。
剅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该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仙桃确定总体目标计划,坚持“有组织、有场所、有方案、有队伍、有氛围”的标准,明确了“作战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个实践站、N个爱心商家联盟,该市以“1+3+N”示范点建设构建所站典型,推进“长西彭沙杨”文明实践+文化活动,“张郭沔通陈”文明实践+乡风文明,“郑毛剅三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开展文明实践“三线”示范带建设工程。目前,1个中心、22个所、715个实践站、47家新时代爱心商家联盟实现城乡全覆盖。
蓬勃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的基层治理新阵地。
常态化推进,奉献友爱之花绽放城乡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社区工作满不满意?”3月2日,满庭春社区困难党员王思武家里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在七色彩虹志愿者服务队牵头人童祥的统筹下,“红马甲们”扫地、擦窗,很快忙开了。
60来岁的王思武患有多种慢性病,社区志愿者走访得知后,隔三差五便嘘寒问暖,成为老王家的“常客”。
“依托七色彩虹志愿者服务队这一靓丽名片,满庭春社区被评为了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满庭春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溢介绍,如今,满庭春社区志愿者已超过了500名,即使在春节期间,志愿服务也不“打烊”。
七色彩虹志愿服务队正是仙桃市“1+21+N”志愿服务架构的一部分。眼下,由市志愿服务总队、21支直属支队,以及各地各部门、社会群众和社工组织建立的志愿服务队,共同构建起志愿服务“1+21+ N”构架,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以城区“15分钟志愿服务圈”、乡镇“30分钟志愿服务圈”的构建为抓手,该市推行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零距离服务。
“一站式陪同办理业务,我还是头一回享受这种服务。”在龙华山街道办事处和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验了一把“一对一”的服务,社区居民余明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
线下深入村居、楼院、家庭进行宣传发动,线上志愿服务平台“制单”发布志愿服务项目,龙华山街道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广度宽度,广泛宣传动员有艺术专长的村居群众、有文艺从业经历人员以及对宣传文化工作有热忱并愿意参与文化活动的社会人士进行注册登记,组建舞蹈、剪纸、书法、太极等文艺志愿者服务队伍23支,文艺志愿者人数近1000人。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三伏潭镇。今年以来,三伏潭镇不断完善“逢8”活动机制,每月8日、18日、28日,志愿者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明集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等点位创建为基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5公里文明创建示范带。
一场场志愿服务活动,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29。6万人,组建志愿服务队1746支,志愿服务组织156个。“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仙桃城乡新风尚。
清单化实施,叫响特色服务品牌 “非遗剪纸、消防演练、急救培训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让我们走出家门交到了朋友。”刘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周一期的特色课程相继开展。从3月1日起,主讲人身边多了一位手语老师,进行“同声指导”。
针对聋哑残疾人的专场培训活动,来自群众的点单。“聋人协会有20多人,我们要把更多的目光及关爱给他们。”刘口社区居民严霞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市文明实践中心“下单”,没想到很快就接到反馈。
让志愿服务更有针对性,2019年,该市上线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 群众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有呼必应”,享受政策解读、安全培训、文艺惠民演出等服务。
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仙桃建好“联”的机制和平台,创新推出“五单模式”,即中心“制单”、群众“点单”、网上“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模式运行,全力破解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等志愿服务运行问题,建立一条高能高效的志愿服务通道。
如今的金域城邦广场,全新的步道与花坛令人眼前一亮,宣传栏中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红色文化教育等内容一一陈列,整个广场充满了文明新风。
这些变化得益于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服务机制,畅通了居民诉求渠道,做到“常规问题马上办、困难问题协商办、复杂问题盯着办”,并对“点单”居民进行回访,询问办理满意度。
“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德政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向国鸿说,群众按需“点单”,服务精准到家,促进了居民与社区的有效互助,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胡场组建起30多支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家庭矛盾调解、留守老小照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龙华山街道吸纳有艺术专长的群众、有文艺从业经历人员,高质量开展迎新文艺汇演、群众歌咏展演、惠民联欢等活动。三伏潭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讲、非遗剪纸培训等活动,让文明礼仪、和谐家园建设深入人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该市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各类活动场所,发布政策宣讲、关爱留守儿童、安全培训等737个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活动2123场,组织1100多场理论宣讲会,推进“爱心超市”倡新风活动,发起“社区邻里节”,不断擦亮志愿服务品牌。
仙桃市委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潜提能、塑造品牌,推出更贴近群众的特色志愿服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民心、暖人心、树新风的浸润功能,打造志愿之城,助力仙桃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李兵、张曼、鹿丹丹)
原标题:湖北仙桃:志愿红为城市注入实时感知的幸福温度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仙桃,志愿服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