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和全面建设阶段;比亚迪合肥基地整车下线活动在长丰县下塘镇举行,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公布,将建成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连日来,安徽省合肥市创新发展好消息连连。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了安徽创新馆。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合肥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路。
创新平台加速建成 在合肥“科学岛”上,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正在运行。1056秒!全世界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最长时间纪录,在这里产生。
“科学岛”,正是合肥这座创新之城的一个缩影。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齐名,合肥成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2012年至2021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由4168亿元增加到11413亿元,增长1.7倍。“合肥要以更大作为,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勇当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个开路先锋。”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
出台科技创新条例,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将天使投资基金风险容忍度提升到40%、种子基金提升到50%,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条”“创新创业8条”……今年上半年,合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2%,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2.6万人,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科学装置陆续开建,创新平台加速建成,科研成果竞相涌出。首台智能4K无线腔镜、首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仪器、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首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来自合肥的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九章计算等国际领先成果引人瞩目,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丰富的“源头供给”。
合肥确立每年9月20日为“合肥科技创新日”。创新,正成为这座城市最大标识、最大潜力和最大动能。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线上天天有交易,线下月月有活动——全国首个以“创新”命名的安徽创新馆,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场。一支“技术经纪人服务团队”活跃其中。
“按照传统登记模式,不少科技成果需要很久才被发现。科研与市场间缺乏‘传感器’。”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介绍,“技术经纪人就是这个‘传感器’。”
推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合肥启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创建科学中心产业转化项目库,成立运行科学中心专项基金,举办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去年以来,仅安徽创新馆就举办成果转化活动100余场,发布创新成果260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交易额首次突破800亿元,培养技术经纪人700余名。
探索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制,是合肥“独家特色”——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成功研制全球最紧凑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依托稳态强磁场,催生多个国家Ⅰ类创新靶向药物,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孵化高科技企业7家。
力促重大成果深度应用,是合肥“重中之重”——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系统需要大量场景应用,合肥政府全力支持,在51座桥梁、6300公里水气热管道管廊连上感知设备,实时监测。如今,这一科研项目已获国家相关部委高度肯定,正走向更多城市。
数据显示,2021年,合肥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867亿元,同比增长51.5%。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005项,增长36.2%;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3916项,实现产业化应用1150项。2021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05家,同比增长90.5%,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又入库4892家,同比增长54.7%。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从谈判到签约,23天;从签约到开工,42天。去年7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市“一拍即合”,达成协议,项目一期总投资150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合肥是新兴产业的福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感慨。除比亚迪外,6月22日,大众安徽白车身顺利下线,规划产能35万辆;预计今年9月,蔚来新车下线,规划产能30万辆……短短几年,合肥就聚集了新能源汽车规上企业超过300家,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等产业链。“十四五”末,合肥市将具备汽车产能约300万辆,可实现汽车产业产值约6500亿元。
事实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合肥推动产业创新的发展思路。“科创+产业”模式,催生出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人风趣地称为“芯屏汽合”(芯片、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急终生智”(安全应急、智能终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产业)。
随着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合肥的“当家企业”正在变成支柱产业。“十三五”以来,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9%,对工业贡献率高达92.9%。“十四五”开局更呈放量之势: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4.9%。目前,合肥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4家。
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蓬勃活力,正吸引更多人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去年,合肥引进了24.5万名大学生,今年1—6月,超14万高校毕业生纷至沓来。
着眼“十四五”,合肥正全力打造两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培育30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进一步转化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记者 吴 焰 徐 靖)
原标题:科学装置陆续开建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合肥科技创新动力足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