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人的大型社区,只有20多名社区工作者,怎么管?
2018年以来,十堰市张湾区阳光社区依托“阳光议事会”,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楼栋、矛盾不出社区”。
省党代表、阳光社区党委书记马丽说:“社区搭建平台,让居民唱主角,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事半功倍。”
从“全包办”到“搭平台”——
社区职能悄悄转变 阳光社区是十堰城区最大的社区,所辖6个小区里,有村改居、商住一体楼,还有单位家属楼,社情民意十分复杂。
2018年,马丽刚到社区,工作人员只有6人,再加上4名网格员,每天爬楼走访、应对各种投诉,焦头烂额,“累不说,因为摸不到群众心坎上,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
那年夏天,几位大爷来社区反映:阳光栖谷小区门前有一溜长坡,爬起来费劲,中途想歇脚也没个扶手。
马丽问小区物业和相关部门,都说没预算,不能立项。
思来想去,马丽决定召集居民、商户、物业和业委会一起商议。辖区内伟才幼儿园经常开展虚拟市场等亲子活动,园长彭君提出,能不能把虚拟市场变为现实,搞一次二手玩具义卖来筹集资金?
说干就干。大伙分头动员、组织。义卖会一炮打响:90多个家庭带来400多个玩具,卖了2500多元。一家商铺的老板被感动了,一个人掏了1500元。义卖会名字取得特别好:给爷爷奶奶爱的支撑。
4000多元善款,很快变成亮晶晶的不锈钢扶手,并安装到位。居民们开心地把这溜长坡叫“百步梯”。
小区还有3处长坡。马丽把义卖会的事情告诉物业公司老总,又把居民好评转发给他。最后,物业公司掏了几万元,把这3处长坡也装上扶手。
“凡事多跟居民沟通,让他们参与,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推动问题解决。”马丽说,义卖会后,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阳光议事会”闪亮登场,常设12名议事员,广泛搜集居民意见。每周六上午,召集相关利益方坐下来交换意见,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社区事“居民议、大家管”。
从线下到线上——
服务评议一体化 “几天没见,邻里中心大变样啦,大家看!”
张晓是阳光栖谷小区的业主,碰到啥事,习惯拿手机拍照,发到“掌上社区”小程序里,“是好事,就跟大家分享;是问题,动员大家一起解决。”
上月,小区新建“党建+邻里中心”。起初空荡荡的,张晓拍照上传,很快,左邻右舍行动起来。有的捐图书,有的捐出一张乒乓球台,还有的送来一台空调。
“咱自己的活动阵地,捐点东西,不算啥。”有业主在“掌上社区”留言,底下点赞一片。
马丽介绍,“阳光议事会”于去年增添线上平台,“居民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核实、调查,协调相关方处理。”
每逢暑假,孩子看护问题让家长头疼。议事会通过“掌上社区”征求意见,动员辖区内教育机构和有专业特长的居民免费开设围棋、摄影、茶艺、趣味英语、乒乓球等课程,每天有20多个孩子上课。
线上平台还有评议功能。
万达华府小区有业主在楼顶种菜。“随手拍”曝光后,议事会征求栋楼业主意见,当面说服种菜业主,不到一周,小菜园被拆掉了。议事会在“掌上社区”组织业主评议,大家提出,应形成长效机制。于是,小区楼栋管理公约中新增不许楼顶种菜条款。
“评议就是监督,确保议事协商有结果、能落地。”马丽介绍,阳光社区的“线上议事会”即将上线:居民发帖,后台提取关键词,针对热点事项发起讨论,形成议案,而后公示、处理,最后投票表决满意度。
她说:“无论形式怎样变化,社区治理的根本路径不变,那就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发动居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徐春晓 鲍升涛)
原标题:十堰张湾阳光社区搭建协商平台,解决群众诉求——
阳光议事会 居民唱主角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