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十年发展,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时间:2022-09-19 来源:中国社会报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周年。十年来,江西省赣州市民政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推动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升级,为全市同步全面小康、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好基本民生保障

  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底线兜牢兜稳。十年来,赣州市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825元(中心城区84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600元,分别增长106.25%、200%;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60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70元提高到1200元。十年间全市累计投入兜底资金90多亿元,有效保障了37万名城乡低保对象、2.7万名城乡特困供养对象、9.38万名特殊儿童的基本生活,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2016年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以来,惠及残疾人从10.8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9.8万人次,补贴资金约5.7亿元。

  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出台《赣州市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暂行)》,确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拓展、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制度体系。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起实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制度,投入资金用于购买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计2442万元,为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共计1.1亿元。

  救助平台全面搭建。将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院打造成区域性集中照料中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长期滞留受助人员提供专业服务、心理辅导。推进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打造以智能助残和智慧养老为主题、智能设备制造全产业配套的中国(定南)智能助残科技城,逐步建立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的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体系。

  慈善力量充分释放。“善济江西脱贫攻坚”工程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助力脱贫攻坚。2013年中华慈善总会设立慈善捐药赣州发药点以来,为全市特困恶性肿瘤患者免费援助贵重药物累计价值7.2亿元。开展长三角赣南人慈善助学活动,联合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市教育局对赣州考录长三角高校的困难学子进行捐助,连续6年累计资助金额近120万元。

  做实基层社会治理

  让治理效能更为凸显

  基层基础日趋完善。完成第九至十一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选村(居)民理事会3981个,引导村级社会力量参政议事。推行“1+3”基层治理模式,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实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覆盖率100%并实体化运行,提升了监督效能。

  社区治理有效提升。采取“四个一批”方式较好解决城市社区管理无场所问题。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从2014年的不足4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4万多平方米,城市社区综合设施覆盖率达100%。按照“公益+服务”的模式,社会组织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开展就业、医疗、家政等40多个领域服务,志愿者人数达3万多人。全市智慧社区平台加盟企业和个体达1000余家,服务群众78.1万余次,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现代服务。

  社会组织监管有力。从严从实开展社会组织“打非”工作。积极构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并推动20个市属社会组织行业综合党组织实体化运转,市本级建立实体型党支部37个。实施“党建入章”全覆盖,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年检清单》列入年检重要内容,持续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三同步”。推进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等重点行业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一行业一枢纽、一枢纽一堡垒”工作格局。开展“百社解百难”专项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做优基本社会服务

  让公共服务更加多元

  养老服务不断升级。构建“一县一中心、一乡一阵地、一村(社区)N场所”的“1+1+N”养老服务网络。全市在运营养老院368家,床位5.7万张,特困失能人员县级集中供养照护率实现100%。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在城市社区广泛开展助餐、助娱、助急、助医等服务。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08个,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建成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2843个,覆盖81.9%的行政村。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短期照料、日间托养、居家照护、“喘息服务”等功能,街道(城关镇)嵌入式养老院实现全覆盖。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为275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市、县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投入资金3548万元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惠及19.6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婚俗、殡葬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推行婚姻登记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免提办理。持续推进婚俗改革,石城县“请客不收礼”、全南县喜事简办“新婚尚”等一批经验做法得到推广。新(改、扩)建殡仪馆18个,升级改造火化炉34台(套),基本实现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全面落实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并直接核免,累计搬迁整治坟墓12.99万穴,“三沿六区”基本实现无坟化目标。

  区划工作稳步实施。完成南康撤市设区、赣县撤县设区、龙南撤县设市,新设镇、街道各2个,撤乡设镇6个。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建立地名数据库、地名命名更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专家论证制度。推进地名普查成果应用,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编纂出版标准地名图、录、典、志。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全面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焕发生机。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实行“挂图作战”,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示范创建+全覆盖”。目前,全市建有社工站178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60%。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社工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围绕“邻里守望”“共建共治共享”“共创平安”“文化铸魂”“五社联动,情暖基层”等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五社”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十年,民政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