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把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作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聚力打造“全岗通”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新时代专职社区工作者“提质增能”工程,深化社区治理“导师制”,全面推行“全能服务”制度,着力推动总量达1.4万人、平均年龄37.2岁、95%为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迈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瞄准居民需求,重构“全岗通”业务体系。聚焦社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推进居民自治、维护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出台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厘清社区工作准入负面清单和专职社区工作者责任清单,明确“全岗通”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根据区域特点,梳理优化“全岗通”专职社区工作者日常业务,制定“全岗通”岗位说明书、业务指引等工作手册。推广社区“居民会客厅”,设立社区综合服务接待岗。按照居民办事“最多跑一次”要求,落实首位接待的社区工作者“一次接单,全程负责”。
深化导师帮带,锤炼“全岗通”实操技能。选树202名省、市、区三级“治社名师”,持续深化社区治理“导师带徒”制度。社区换届结束后,市、县(市、区)两级集中开展导师聘任、导师带徒结对活动,采取发布“导师宣言”、签订帮带协议等方式,落实“治社名师”帮带责任。组织专职社区工作者开展政策和民情“双通关”考核,广泛开展政策和网格民情“一口清”测评,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将专职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行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培训体系,打造12家社工学院和实训基地,发挥省市两级“治社名师”专业优势,突出实操能力训练,开发“雏鹰计划”“社工优才营”、特色工作坊等互动型培训课程,深化社区服务技能“对口学”“跨市学”,拓展视野,提升能力。
综合施策激励,深厚“全岗通”专业功底。健全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结合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等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专业职称和绩效考核等因素,建立“三岗十八级”职业薪酬体系和动态薪酬调整机制,做到奖勤罚懒、优绩优酬。实行职称津贴制度和特殊荣誉津贴制度,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给予每月200元至600元的职称津贴,对在社区连续工作满20年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特殊荣誉津贴,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职社区工作者已超过50%。推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面向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招录公务员与事业编制人员等高含金量政策举措,107名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持续推出领军人才、督导人才等培养机制,突出提升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导向,培育省级和市级社区领军人才153名、市级社会工作督导助理135名。
跟踪考核评价,提升“全岗通”服务绩效。健全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工作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实行专职社区工作者第三方考核机制,把群众评议与组织考评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群众满意度评价的考核权重占50%左右,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解聘、奖惩和调整岗位的依据,通过“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引领社区工作者提升岗位服务效能。“全岗通”队伍建设以来,有力推动社区服务力量下沉,确保专职社区工作者50%以上的精力用在走访居民群众上。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杭州,专职社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