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烟台市凤凰台街道中台社区 用民情日志把“家”里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时间:2022-12-09 来源:中国社会报
  清晨,张宇急匆匆走出家门,拿出手机点开软件,扫码骑上一辆黄色的共享电动车,风风火火地骑了5分钟,便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凤凰台街道中台社区居委会。

  在社区工作了3年,张宇早已适应了居委会的工作节奏。上班的第一件事儿,便是打开平板电脑,看看“芝e办”软件上的相关信息。

  “以前,我们主要用纸质的民情日志本,现在用平板电脑,民情日志有了‘升级版’。”张宇笑着告诉记者。

  民情日志本逐渐“厚实”起来

  张宇是土生土长的芝罘区人,虽然大学时到外省上学,但毕业后依旧选择回到家乡。那会儿,在投简历找工作之余,张宇便在社区里转悠。正好遇到居委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喜欢热闹的张宇多次参加。

  一来二去,张宇喜欢上了社区工作者这个经常与居民打交道的工作。在芝罘区组织招聘社区工作者时,她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等程序,张宇被分到中台社区。

  “中台社区,那可是个大社区。”得知女儿要到中台社区工作,家人有点担忧,怕忙不过来。

  到中台社区转了一圈,看着社区公开栏里的介绍,张宇发现家人说的不错:中台社区成立于1980年2月,是个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并存的社区,现有居民9236户、2.2万多人,辖区内有26家社会组织、850个小微企业、32个企事业单位、11个物业和业主委员会。

  上岗没几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贺书清便塞给张宇一本蓝色封面、厚度可观的民情日志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居民的急难愁盼事儿都记在这个日志本上,居民需求是什么、矛盾点在哪里、难点如何破解,都有个记录。时不时翻看一下,既能回忆起当时工作的做法,又能有所总结,提升自己。

  张宇很快发现,这样的民情日志本,社区居委会里人手一个,甚至一些工作较久的社区工作者的民情日志本已经更换了好几本。

  带着民情日志本,张宇开始了社区工作的历程。在中台社区,张宇逐渐熟悉了自己所负责网格里的人和事儿。走在路上,时不时与居民们打招呼。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张宇的民情日志本也逐渐“厚实”起来,网格里的“大事小情”,在这本小小的民情日志中不断交汇交融。

  打开张宇的民情日志,密密麻麻记载了每日工作:2020年4月30日,检查社区内工作场所,告知居民须扫码。如遇黄码,及时汇报社区。遇到红码,立刻筛查,待变绿码后可返回;2021年7月21日,发放接种疫苗通知,检查户外广告标牌,组织开展天然气排查……

  看着张宇等社区工作者手中的民情日志本,贺书清总是嘱咐:“别小看这民情日志,大到为民服务的情怀,小到为民解忧的作为,都能在里面体现出来。”

  用“芝e办”APP记民情日志

  10月16日,贺书清组织社区党员、居委会工作人员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社会治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让大家很是振奋。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贺书清说,中台社区打造“红印·中台”品牌,搭建居民议事协商的平台,激活了居民的“自治细胞”。

  说到议事协商,张宇深有感触,觉得这是推进社区治理的有效抓手。翻开民情日志,不少社区矛盾纠纷依靠议事协商解决。

  “以解决凤凰台路87号小区停车难问题为例,最早记载还是在纸质的民情日志本中,解决时我们已经用上了平板电脑‘芝e办’APP记录民情日志。”张宇告诉记者。

  凤凰台路87号小区紧邻烟台十四中,每天上学、放学时段,大量家长开车接送学生,把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一直延伸过87号小区门口,小区居民意见很大。

  “早上着急上班,可还没出小区门口,就被车堵得严严实实,又得迟到!”“晚上回家,离小区门口没多远,可就是堵车,硬生生等了1个多小时。”在87号小区微信群里,居民的吐槽声不断。

  发现问题,张宇在民情日志中记录了下来。社区联系烟台市十四中劝导接送学生的家长,联系交警划分远处停车位,可都收效甚微。

  有了平板电脑,用上了“芝e办”APP,张宇联系居民更方便了。在贺书清的指导下,张宇开始组织楼栋长、居民代表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商讨此事。

  经过一次次协商,征求大家意见,形成了初步的解决方案。社区组织相关网点和单位代表共同商议制订停车杆安装和停车场管理方案。

  在“芝e办”APP中,张宇记录了一次次协商的进展,拍摄了安装停车杆、设置停车场的照片并上传,居民回家进不了小区、找不到车位、非院内业主乱停车现象彻底解决了。

  “依托‘芝e办’APP,实现基础信息采集、为民服务活动等工作信息化,并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贺书清介绍说。

  把“家”里的事儿商量好

  “今年,我们‘家’来了4名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服务的力量大大增强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贺书清总是一口一个“家”来称呼中台社区。

  衣秋红便是新来的4名社区工作者之一。今年6月,她参加了芝罘区统一组织的社区工作者招聘,经过笔试、面试后入职。“出乎意料的是,参加考试的人太多了。”衣秋红说。

  入职后,衣秋红拿到了升级版的民情日志本——平板电脑。贺书清的嘱咐则依旧类似:社情民意都在民情日志里。

  刚上班没多久,经过走访,衣秋红在平板电脑“芝e办”里更新了内容:“夏日雨水多,楚凤六街小区居民楼顶层漏水,贺书清书记带我到居民家里勘察情况。”

  实地勘察发现,该小区是老旧小区,漏水涉及三四十户。由于公共维修基金不足,再加上找不到开发商,居民意见较大。

  面对问题,社区组织网格员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居民意见。组织楼栋长、居民代表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大家最终同意按比例分摊相应的维修费用。

  在走访中,贺书清和衣秋红发现,有3户居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难以负担维修费用。贺书清便找到辖区内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企业,请其赞助。最终,这几家的费用,企业赞助了一半,居民自己掏了一半。

  刚维修完没几天,芝罘区便下了一场大雨。衣秋红接到居民的电话:幸亏提前修好了,不然又得漏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解决一件件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中,衣秋红深刻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肩扛责任,衣秋红跟着贺书清,也是一口一个“家”:要把咱“家”的事儿商量好、办理好,让居民满意。

  在一份份民情日志中,贺书清见证了社区工作者的成长。在这位干了十几年社区工作的老书记看来,民情日志虽小,却记录、见证了居民所需所求所急所难。“只有把社区的问题和居民的需求当事办、用心办,把服务做到居民的心坎上,才能‘见招拆招’,创新思路,把社区治理中的难点解决好,形成有自己特有的特色的社区治理经验和理念以及品牌。”贺书清说。
责任编辑:赵胜豪 标签:社区治理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