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年3月“学雷锋月”,央视新闻以《山东王辉:用爱传递雷锋精神》为题,对全国最美志愿者、威海市东方福爱心联盟理事长王辉20多年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央视新闻又以《山东荣成:志愿服务助力解决老年人生活急难问题》为题,对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聚焦老年群体衣食住行中的急难愁盼、广泛开展以“助医、助急、助行、助防诈骗”为主要内容的“为老”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报道。
在志愿服务一年两次的重要节点,为什么央视新闻连续选择聚焦威海?
自2018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威海市志愿服务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从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到文艺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人员构成更加多元。广大志愿者活跃在理论宣讲、扶弱助残、疫情防控、文化文艺、卫生环保等各领域,倡树美德健康生活,弘扬奉献互助精神,成为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
聚人气: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28%,家家都有志愿者
“这样的志愿服务,真是送到咱的心坎上了!”近日,在威海高新区田和街道东河北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志愿19 健康义诊公益行”活动中,社区居民戚先生体验完义诊后说道。测血压、测血糖、检查牙齿和听力,由专业医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认真为社区居民做检查,给出治疗建议,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明健康意识。
志愿服务队伍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威海市在按需组建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理念,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传统美德,以党员干部为核心,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群众活动带头人的作用,广泛发动各方面人员参与,组建了6546支群众身边、构成多元、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力量延伸到每一栋楼宇、覆盖到每一户家庭。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81.3万人,占常住人口28%,基本上家家都有志愿者。
在此基础上,威海市出台《精致幸福社区建设规范》,探索实施“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协同开展;倡导“立足社区、奉献社会”理念,持续深化“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报到”活动;同时,通过“刷卡(威海市民卡)参加活动、记录时长”方式,解决老年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便参加活动的难题,有效扩大志愿服务参与覆盖面。
接地气:4000多处服务站点,志愿者步行可到
在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属相街,旅客、居民川流不息。在这条古色古香的街上,东北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引着人们纷纷驻足。实践站外,雷锋驿站窗口前,摆放着便捷擦手巾、纸杯、热水、工具箱,为过往的人群免费提供使用,暖心的服务让这条商业街尽显烟火气;实践站里,三五个孩子安静地坐在阅读区品读图书,2000本图书与威海市图书馆数据库相通,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图书馆自由;楼上的宣讲声,吸引着人们纷纷坐下来聆听。
这处文明实践站是威海市为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社会氛围而打造的场所。近年来,威海市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旅游网红打卡点、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设立4000多处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站点,构建起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同时,出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坚持公共文化与文明实践一体推进,将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等聚集在基层实践站,努力打造群众最爱去的宣传文化阵地和志愿服务综合体,让广大志愿者步行可到站、有地能“站站”(威海方言,意指“闲玩”)。
在众多志愿服务站中,“幸福食堂”最受老年人欢迎。聚焦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威海市建成1064处城乡餐桌,覆盖1317个村(社区)。每个“幸福食堂”都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她们发挥邻里“平时离得近、有事来得快、遇急帮得上”的优势,以助餐服务为基本,积极开展以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乐、助学、助急、助怡养、助防诈和常态陪伴为重点的“为老”服务,帮助老人解忧、解烦、解闷、解难,日均服务老人3万余人次。
扬正气:3000多个服务项目,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日前,在乳山市白沙滩镇六村屯村一间12平米的铁皮理发屋,志愿者将一束鲜花送到“诚实守信好人”阮凤手中,颁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好人工作室”牌匾,排队理发的顾客们纷纷为阮凤鼓掌。老顾客单大爷竖起大拇指说道:“阮凤真是个好人啊,2块钱理发坚持了20多年。我们也曾劝她涨涨价,她说村里来理发的基本都是老人,收入不高,这个价格自己有点收入,还能为他们做点事,两全其美。”
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是威海市激发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威海市既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日常性志愿服务活动,又注重寓宣传教育于志愿服务之中,让人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思想力量。每年3月“学雷锋月”,威海市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深入移风易俗五项任务、聚焦“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集中发布年度项目计划,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
市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举办“威海红帆”社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实践项目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筛选优秀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人才,在项目开发、服务合作和公共资源、场地、资金等方面有针对性给予扶持,帮助他们更好承接服务项目、有效开展专业服务。近年来,全市累计发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3000多个,开展活动32.7万场。“轮椅上的电商梦”“爱心1+1”等40多个项目获评省级以上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鼓士气:实行“志愿+信用”模式,美德与信用互相赋能
今年9月,由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收录了荣成市志愿信用机制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内生动力经验做法。
“讲诚信、做奉献,我是威海志愿者”,这是威海市使用了很多年的志愿服务推广语。威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早、基础好,是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依托这一优势,威海市统筹文明实践与信用建设,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纳入个人诚信体系,在全市大力推行“志愿+信用”模式,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海贝分”个人信用积分挂钩,给予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优惠公共服务等礼遇。目前,市级已出台激励措施66项,各区(市、开发区)发布激励政策498项,各镇(街道)发布激励政策3975项,全市共设立信用基金6500多万元,推出了信用银行、信用超市、信用商业联盟、积分存折等“信易+”应用场景2760处,受益人群39万余人次。这种全社会对志愿者付出的认可和尊重,引导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志愿服务。
同时,威海市坚持源头活、广纳百纳,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威海市文明诚信企业联合会、威海市嘉善文明公益基金会等组织,以项目资助、结对帮扶、市场对接等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构建起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责任编辑:赵胜豪 标签: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