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轮播

广州:“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融合,激发“百千万工程”建设动能

时间:2023-07-13 来源:中国社区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一边编写助农惠民“发展密码”,一边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全市7个涉农区、34个建制镇、1145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86个,以“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模式精准服务城乡居民,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丰润文化滋养、激发不竭精神动力。

黄埔区迳下村

  “古树王”下,传颂家风和文化保育故事

  在番禺区凌边村,一棵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樟树,被誉为番禺现存最长寿的“古树王”。因其“火烧空,风刮倒,历经磨难自生长”的传奇经历,被凌边村民视为“村标”。几百年来,凌边人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中,始终与古樟树相依,在岁月流转中,也留下了许多保护古树和传说乡土文化的动人故事。如今,古树旁正传唱着新时代的动人故事。

  夏日树荫下微风习习,凌润聪书记讲述凌边村人保护古树的感人故事,现场听众、孩子们和围观村民听得入神。建村规家训保护古树名木,这里有故事;用个人生命捍卫伟大信仰,这里有故事;谱民族荡气回肠英雄乐章,这里有故事;携大家致富小家和睦,这里有故事;陪孩子健康快乐茁壮成长,这里有故事……“全国五好家庭”代表宋顺祥、“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季文静、“中国兔爸”程敏老师、番禺区文化馆原馆长梁谋等各界人士,为村民送上一场场围绕“红色家风映初心”主题展开的生动宣讲。每年“七夕”前后,村里还保留着乞巧文化节习俗,各路“赏七夕”“观巡游”“访亲友”“宴宾客”的村民来聚,领略非遗文化风采。

“古树王”下宣讲

  这是广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建设“全覆盖”的一道剪影。全市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等阵地融合共建。在“两中心一平台”基础上,推进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融合各方优质资源,建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在覆盖“量”的基础上,广州先从“示范”上立标杆,因地制宜在老旧厂房高质量建成广州市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推广石碁镇桥山村“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花山镇洛场村“红色文化+文化产业”等示范经验,打造出大岗镇、鳌头镇等85个省级文明实践示范阵地;再从“特色”上求突破,活化利用沙湾古镇、龙舟古镇、洪秀全故居、村史馆等历史文化场所,建设文明实践特色基地(点),挖掘飘色、龙狮、鳌鱼舞、乞巧、灰塑、广绣、砖雕等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入了文明实践的生机活力,凝实“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

  新业态跨界发展,农民增收蓝图徐徐铺开

  炭步芋头、花东京塘莲藕、赤坭黑花生、梯面山水豆腐……走进花都区,一系列根植传统餐饮文化的乡村食材,以及利农蒸酒、嫁女饼、臭屁醋等“非遗”手作饮食文化产品琳琅满目,越来越受远近游客的青睐。培养250多名能自主创业就业的“花都特色农家名点”师傅,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线路上的“粤菜师傅”名厨名店——一幅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乡村新业态跨界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蓝图徐徐铺开。

  广州发挥乡土文化人才、返乡创业人员等力量,开展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系统培训,打造“好日子讲堂”“致富先锋”等培训品牌,鼓励村民创业致富,全面调动优势资源回馈乡土,一项项经验走在前面: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建成后,在弘扬粤菜文化的过程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总结出全国知名的《农家美味里的乡村振兴密码》品牌经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乡村小康直通车》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节目走进千家万户,村民“求财致富”不找神婆找支部成为常态,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群众共享文明实践成果》经验被中央文明办收录,在全国推广。

  “广州粤菜师傅培训室”引领乡村走共同致富路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广州推动130余个市直单位和涉农区镇(街道)结对共建,按照“8+N”模式组建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队长的文明志愿服务总队,引导市、区服务资源下沉田间地头,充实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同时以活跃在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农村党员代表、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技推广员等乡土骨干为主体,组建“轻骑兵”百姓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羊城新乡贤”“五老”人员等先进典型带头开展志愿服务,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

  “阿嫂,最近家里有什么需要吗?”下午5点过后,“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吴展红整理好手头工作,便前往联丰村随机入户探访。“梯面客家嫂”是花都区梯面镇以巾帼模范和客家女子打造的花都区首个农村特色基层党建服务品牌,通过发挥客家文化特殊的凝聚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促进农村长治久安。

  广州连续在花都、增城等涉农区举办全市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暨志愿服务骨干交流培训,培养孵化文明实践乡村骨干,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通过深化先进典型选树,涉农区文明实践“一所一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秀全大妈”“狮岭一家人”“梯面客家嫂”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多次入选全国、省和市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作者:何道岚 、穗文明)

  留住美丽乡愁,激发不竭精神动力

  6月19日,番禺区洛溪村河面上飞桨逐浪,热闹祥和中一片欢声笑语。“龙舟竞渡 粽叶飘香”——“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节主题活动在洛溪村渔人码头登场。龙舟竞渡、品龙船饭、体验插艾叶、挂香包等传统习俗相继亮相,让广大群众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魅力。当天,村民们更在洛溪大桥下沿江摆起600桌龙船饭,6000余人言笑晏晏,共同体验喜庆的传统节庆氛围。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来吃龙船饭。吃过龙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洛溪村民小郭开怀说。

洛溪村端午龙舟赛

  留住美丽乡愁。广州近年大力丰富文化活动“自选菜单”,打造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金秋送暖”回应长者诉求、“志愿一夏”满足学生需要、“广州家姐”关爱妇女儿童,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举办全省首场新时代文明婚礼,开设“孝德家风”“流溪艺苑”等公益课堂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云享阅读”“周末艺起来”等文化文艺活动广受村民欢迎,音乐节目《莲麻细语》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持续开展“种志计划”“繁星行动”“青苗计划”等项目培育活动,“绿豆丁爱地球”“咫尺青绿”等一批深入人心的服务品牌,为乡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养分。

  基层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凝聚群众共识促发展,全市组建“黄埔铁军”、南沙“宣讲联督队”等乡村宣讲队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大篷车”开进村社广场,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灵活转换白话、客家话,创新运用“三句半”“数白榄”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让群众听得懂、坐得住、学得进、有触动,“乡村大喇叭”“埔公英”“泉湖石刻”等乡村宣讲活动逐渐成为品牌。

  “乡风淳则乡村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正持续推进“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融合共建,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使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更加牢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乡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一个个点、一条条线不断点亮,释放出振兴乡村的乘数效益,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文明实践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