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山东鱼台县:“五微三有”精耕基层治理 绘就社区幸福新图景

时间:2025-09-10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唐马镇翰林社区深耕“五微三有 幸福翰林”工作品牌,以“微单元聚合力、微服务暖民心、微平台畅沟通、微项目办实事、微力量解难题”为实践路径,推动“服务有形覆盖、自治有序实施、作用有效发挥”落地见效,用精细治理的“绣花功夫”,编织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幸福网。

  机制筑基

  “微单元”激活治理末梢


  高位谋划定方向,绘好治理“路线图”。唐马镇党委书记挂帅,牵头组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社区“两委”、物业项目经理等召开专题部署会,研究制定《唐马镇关于打造“五微三有 幸福翰林”社会治理工作品牌 ?提升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工作方案》,明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精细服务为目标”的核心思路,细化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翰林社区党委同步召开工作会议,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形成“镇党委统筹、社区党委主导、物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合力,为品牌打造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和“任务书”。

  精细划网筑阵地,织密治理“责任网”。翰林社区下辖6个小区,结合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特点,合理划分7个社区网格,同步建立6个小区党支部,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社区“两委”成员全部下沉网格、社区工作者全部定岗网格,每个网格均配备专人负责日常事务,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网格员坚持每日巡查,聚焦环境卫生、设施损坏、邻里矛盾等群众关切问题,第一时间收集、协调、解决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处理路灯修复、垃圾清理、管道疏通等民生问题16件,让网格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哨所”。

  动态调整优配置,激活治理“神经末梢”。翰林社区将单元长选任和动态调整作为治理关键抓手,根据居民变动、楼栋实际情况及时优化人员配置,目前共选任单元长188名,今年以来调整单元长2名,确保每个楼栋单元都有“贴心人”。单元长承担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职责,在垃圾分类宣传、小区设施维护、邻里纠纷化解等工作中主动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微单元”在楼栋单元全覆盖,让治理末梢真正“活”起来。

  服务提质

  “微服务+微项目+微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微服务常态化,圈出民生“幸福半径”。翰林社区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志愿服务体系与“五微三有”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学而翰林”志愿服务品牌,坚持每月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并对外公示,常态化开展多样化服务。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上门免费量血压、理发等服务;针对儿童群体,举办“快乐童真 趣味六一”“多彩暑假 伴你同行”等主题活动;针对全体居民,开展义诊、公益集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4场次,服务居民超1000人次。同时聚焦特殊群体需求,组织志愿者为20余户独居老人、残障家庭提供上门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等服务,用“微服务”汇聚“大温暖”。

  微项目实打实,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翰林社区“两委”干部通过“敲门行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梳理形成涵盖小区绿化、基础设施提升、下水道清淤等民生领域的10项“我为小区办实事”领办项目,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已完成9项。为精准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翰林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学府新城御园小区门卫打造2处“清凉角”,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应急医药箱、工具箱、雨伞等20余类便民物品,让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群体“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伤了能应急”。同时抓实红帆驿站建设,推动4个红帆驿站服务升级,配齐基础便民设施、设置失物招领处等,让“微项目”成为解决群众难题的“金钥匙”。

  微平台智能化,打通治理“快车道”。唐马镇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年度党建重点任务,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翰林社区积极组织开展“敲门问需”专项行动,覆盖5个居民小区、2500余户家庭,历时近1个月收集到100余份有效反馈,精准梳理社区居民在安全防护、便民服务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围绕社区、居民两个主体,构建“双端驱动”智慧平台体系。在社区管理端打造数字驾驶舱可视化系统,集成社区网格分布、人口结构、安防预警等多维信息,实现“一屏统览社区、一键调取数据”;在居民服务端搭建掌上智慧平台,设置政务互通、养老服务等板块,开通使用“智慧翰林”小程序,整合生活服务、诉求办理等13类功能,累计发布便民信息80余条,解决居民问题200余件,实现“问题一键上报、任务一键直达、处理一键反馈”的高效治理闭环。

  多元共治

  “微力量”构建“三有”治理新格局


  建强微队伍,打造治理“生力军”。翰林社区在社区层面成立由“两委”成员、网格员、物业经理、城市社区合伙人等组成的志愿服务总队1支,在小区层面组建由党支部书记、单元长、热心党员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分队6支,建立健全人员台账,75名志愿者均明确职责分工与服务区域。深入摸排社区能人,建立涵盖维修、电工等领域的“能人库”,实现“身边人帮身边人”。每年寒暑假吸纳团委“青鸟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以“固定队伍+动态补充”模式充实治理力量,形成“人人愿参与、人人能作为”的良好氛围。

  深化“三有”落地,提升治理“实效性”。服务有形覆盖。聚焦“微力量”走楼串户,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应急保障等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今年以来未出现因服务不到位引发的居民投诉。自治有序实施。在小区党支部领导下,业委会、物业、居民定期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今年已召开4场次,解决小区绿化改造、电梯维修、商铺平台漏水等问题5个,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作用有效发挥。小区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带头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诉求,成为治理一线的先锋队,让基层力量在治理中充分彰显。

  整合多元资源,拓宽治理“朋友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翰林社区积极对接“双报到”单位,结合“百会联百居”专项行动,制定2025年度“三张清单”,推动家庭教育协会、小红帽志愿服务中心等资源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步行15分钟半径内的服务队伍、广场公园、社会组织等资源,建设“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落实社区报到制度,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义诊、助学等活动,吸纳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生态圈。
责任编辑:陈桵 标签: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