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将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工程”,推动组织触角、服务资源、治理力量全面向小区集聚,着力把阵地延伸到小区、服务下沉在小区、治理完善在小区,让小区成为幸福生活的港湾。
延伸“桥头堡” 织密“组织网”
从我到小区到我在小区 把机构设在小区。按照“封闭小区单独设、开放小区联合设、靠近社区可不设”的原则,整合小区公共服务用房、物业办公用房等闲置场所,建设74处小区党群服务站,作为社区的派出工作机构,按照有显著标识、有党建氛围、有工作制度、有档案资料的“四有”标准,为小区党群服务站保障办公、活动、调解3个基本功能室,构建社区居中统筹、小区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
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开展小区党支部集中组建行动,按照居民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分类建立党员台账,组建小区党支部109个,优先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外的“两委”成员、党群服务站站长中配备小区党支部书记,按照“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有能力”的标准,通过居民推选、社区筛选、街道优选等方式,推选党员楼长816名,全覆盖联系服务楼栋居民,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
把队伍驻在小区。按照个人报名、社区推荐、街道面试、市级备案的程序,选拔148名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党群服务站站长、副站长,下沉小区常驻办公。组织开展业委会专项评估,采取“社区评议+居民测评”的方式,综合评估小区业委会成员政治素养、履职能力、居民满意度等情况,对履职不到位的,按照“业主推荐、社区审核、街道把关、部门联审”程序进行调整重组,调整后的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60%以上。整合公安、住建、综合执法等部门资源,推行“三员下沉”工作机制,选聘222名警务指导员、物业监督员、执法联络员下沉小区,联合开展矛盾调解与服务管理。
延伸“合作链” 织密“服务网”
从零散单治到立方众治 提供便民服务。将直接面向党员群众的党员服务类、民政类、计划生育类等10余项公共服务“打包”下沉,编制《为民服务工作手册》,明确服务范围及办理流程。全面推行延时服务、预约办理服务,依托电话、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将小区党群服务站人员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向居民公示,方便居民在下班、周末预约办理服务项目。为最大程度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群众,对部分年龄较大或身体不便的居民,开设“蹲点”守候业务指导和“跑腿儿”业务代办服务,真正意义上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多受益”。
提升物业服务。全面推行物业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和“物业经理接待日”两项制度,每月由住建局组织开展物业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培训物业法律政策,商讨解决小区难点问题;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每月组织开展“物业经理接待日”,由物业经理担任主接待人,面对面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累计解决乱堆杂物、门禁管理等问题170余个。出台《招远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实施多方考评,成绩定期通报,并作为物业项目、企业等评先树优、信用信息管理、日常监管、招投标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联动多方服务。推行报到单位包小区、报到党员包楼栋服务模式,为每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至少固定一个“双报到”单位。构建“掌上+信箱+公开栏”的居民需求收集模式,每月组织报到单位到小区报到,定期组织党员下沉小区开展为民服务,今年以来,96家报到单位开展共驻共建项目480余个,帮助解决小区治理难题。推进志愿服务团队建设,采取公益创投、街道孵化等形式,吸纳社会组织入驻小区常态开展服务,挖掘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社区党员群众,成立关怀银龄、便利生活等80多支志愿服务队,在小区党支部统筹下,开展“童梦绘彩”“粽叶飘香”“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90余场,惠及群众2100余人。
打造特色服务。打造邻事共议、全龄共乐、烟火共享三大特色服务场景。搭建“一小区一议事载体”,对群众反映多、热度高的问题,由小区党支部牵头,采取圆桌会、百姓夜话等形式开展亲邻议事90余场,解决“空中飞线”等民生问题160余个,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聚焦小区老年人数量多、上班族“看娃难”、孩子“去哪玩”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建+服务+守护”全龄共乐服务新模式,探索实施“银龄达人团”、“一米森林”儿童之家、“青思享”主题沙龙等小区特色服务项目,有效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教、青有所属”。建立“幸福集市”6+N服务场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汇集辖区单位、爱心商户、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集中下沉,依托社区食堂、小区公共活动室等,组织居民开办“邻里宴”,分类打造闲物置换、共享书屋等载体,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延伸“管理线” 织密“保障网”
从不推不转到长效自转 日常运行规范化。完善小区党群服务站“1+8”制度体系,以小区党群服务站工作职责为牵引,配套日常管理、首问负责、联席会议、限时办结、入户走访等8项制度,让党群服务站运转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小区治理目标责任和每月述职两项制度,社区指导小区围绕办实事、搞服务、降投诉等确定工作目标,小区党群服务站每月专题向社区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探索“1+3”联席共治机制,每周召开小区联席会议,商讨研究小区公共事务,推行“党群服务站提出初步方案、业委会审议通过、三方按程序决策、物业公司落实执行”四步运行机制,先后推动金建小区临时停车场启用、华盈尚景小区管道疏通等147项举措落地实施。
队伍赋能专业化。建立“跟班实训”“导师帮带”“集中培训”赋能模式,组织社区工作者跨社区轮岗实训,安排社区“两委”成员、具有3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与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建立“一对一”帮带关系。邀请12名民生服务、矛盾化解领域专家,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分享会”“治理研讨会”等活动18次。实施“站长课题”项目,聚焦小区地图绘制、数据底座搭建、民生工单降诉等重点任务,引导社区工作者深入参与治理实践与课题研究,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双提升”。
问题管理闭环化。探索实施“问题诉求收集、多方议事协商、四级联动解决”全链条问题处置机制。对小区党群服务站职能范围内的问题,实行“居民提单—小区党支部办单—群众评单”快速办理;对超出小区党群服务站职能的难点问题,由小区“上报”,社区、街道、市级逐级认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定期组织对小区党群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街道社区正向打分,随机抽选业委会、物业、业主代表反向打分,形成综合考核评价,督促认真履行职责。
责任编辑:熊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