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国老年节”。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庞大的群体面临着养老床位供给、看病就医等多重问题。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也在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保障民众“老有所养”。
法律保障更健全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法规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通过立法从多方面明确了老年人应当享受的权益,其中子女“常回家看看”也被写入法律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后,新增社会服务专章,并强调了精神赡养问题。
其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地方层面也在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子女赡养等问题进行细化。目前,至少有21个省份完成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法规修订,8个省份制定了养老服务条例。
例如,《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新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则明确规定,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已成年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赡养人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在子女照料护理父母方面,近年来,福建、广西、湖北、海南、黑龙江、重庆、广州、四川、河南等地,以地方立法或行政规章的形式明确了护理假,使得子女“常回家看看”变得不再难。
福利待遇更完善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4连涨”
除了享受更全面的法律保障,近年来,退休老年人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今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为2017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同时,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也基本建立。
截至2017年底,所有省份均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30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9个省份建立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所有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据不完全统计,这三项补贴政策共惠及约3097.9万老年人。
养老床位更充裕
——多地引入社会力量运营养老机构
今后养老机构的床位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很多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关心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比2012年增加328.8万张,增长79.04%,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9张。
此外,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3.4%的养老院不同形式提供了医疗服务,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低于30%提升到了46.4%。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
在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方面,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政策。
例如,安徽今年发布《意见》,明确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此外到2020年,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成型,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70%;重庆则明确,到2020年该市50%以上公办养老机构将交由社会运营。
看病就医更方便
——异地就医、慢病管理不断优化
在看病就医方面,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管理、异地就医等问题,也在不断优化。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综合干预。
《规划》明确,到2020年,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至1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3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而近两年,随着家庭医生走进民众生活,老年人也将体验到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明确,老年人是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
与此同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也在持续推进。来自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到1191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93.0万人次。
这意味着,在异地养老的老年人,未来就医也将更加便捷。(记者 张尼)
原标题:又到一年重阳节!这些政策保障民众“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