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凝心聚力 精准施策 城乡社区治理新发展

时间:2018-09-20 来源:中国民政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9月14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主持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政治智慧、科学的辩证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黄树贤强调,要进一步抓好典型示范,用好城乡社区治理实验试点载体、示范创建载体和经验展示载体,引导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关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组织领导逐步加强、设施机构日益健全,同时各地的创新实践持续深化,在改善群众生活、增强社会活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小编邀请您一起来看看这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经验。
  河南省开封市 “四抓四强”全面提升
  河南省开封市老城区总面积21.31平方公里,分属4个市辖区、16个街道、37个社区。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和棚户区,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道路狭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居民以老年人居多,人口稠密,人均居住面积较小,但居民邻里关系融洽,归属感较强。近年来,开封市针对老城区特点,按照民政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要求,通过“四抓四强”,走出了一条老城区社区治理创新的新路子。
  一、抓党建,强化核心能力建设
  一是推进区域化党建。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事会、评议会等制度,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各类组织联建共建。在社区设立党员之家、党风政风监督室、党群综合服务体,筑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基础。
  二是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将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强化为民服务职能,打造了“红色网络教育家园”等亮点党建品牌。“红色网络教育家园”是融“学习交流、信息查询、技术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色阵地”,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扬科学反对邪教、服务党员群众、传递知识与力量”为宗旨,通过免费定时开放、以党员教育带动全民教育,广泛服务于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完善了服务群众阵地。
  二、抓基础,强化服务阵地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将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采取开发商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移交、同步验收。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市级财政奖励一部分、区级财政投入一部分、驻区单位赞助一部分、优惠政策减免一部分、彩票公益金资助一部分、社区力量扶持一部分“六个一”办法,推进社区用房建设。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结合老城区改造,通过异地新建、就地扩建、整合资源、购买置换等多种方式解决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充分利用辖区内各类机关、迁建单位撤并后闲置下来的办公场所,进行调剂置换,先后为4个社区解决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成社区服务站共计1500余平方米。
  三是加强规范建设。按照“四室三站一厅一所”(即办公室、综合文体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社区服务站、社保工作站、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健身活动场所)的功能规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并为每个社区统一配置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统一设置党建工作、民政事务、社会保障、计生服务、城市创建、综治服务等6个服务窗口,在此基础上统一了社区标牌、工作制度和工作版面,设置了党务、居务公开栏,全面提升社区建设规范化水平。
  三、抓治理,强化自治服务创新
  一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印发《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城乡社区协商民主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一征”即公开征求居民意见,“三议”即社区党支部提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或居民委员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内容公开、决议实施过程公开),加强居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社区“两委”成员述职评议、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健全党务、居务、财务、服务等信息公开制度,引导社区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二是推进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市直部门分包社区开展帮扶,帮扶单位派出一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优秀干部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帮扶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到帮扶社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注重发挥驻社区单位的作用,每个驻社区单位明确一名党务工作者到街道党工委或社区党组织兼职,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目前,老城区37个社区已同56家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成立了共建联席会。通过整合多方面力量,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制,形成多方共治合力。
  三是创新开展“活力社区”创建。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特色中出品牌”原则,以组织制度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能力优良、综合治理有序、创新充满活力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力社区”创建工作。全市评选产生30个活力社区,并为每个活力社区安装了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市民之窗”,进一步激发活力社区创建积极性。
  四是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政府主导推动、有效整合资源,支持和引导社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利用全市现有37个社区服务站,加强针对优抚对象的“三访三送三网”建设,及时为各类优抚对象提供生活服务。各个社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完善为民服务体系,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的利用“慈善超市”帮助困难党员、群众解决生活难题;有的地处景区之内,主动设立爱心救助站、残疾人康复中心,为特殊人群提供专业服务;有的设立儿童之家,做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等。
  四、抓文化,强化古城形象塑造
  一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封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八朝古都,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菊花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等多张名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老城区地处城市核心区,依托社区道德讲堂,大力开展宣传传统文化、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推动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二是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成立了盘鼓队、秧歌队、老年合唱团、戏曲票友会、传统武术协会、空竹协会、书法茶艺、绘画摄影等各类社区文化类社会组织100多个,打造“文化活动360”全覆盖,把特色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到开展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各社区注重把文化建设紧密融入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当中,广泛吸纳居民群众参与旱船队、秧歌综合队、民族舞队、空竹、豫剧团等文体活动队伍,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居民社区融入,提高社区凝聚力、向心力。
  开封市老城区坚持抓党建、抓基础、抓治理、抓文化,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保障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力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增进了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城区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中心城区,面积3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78万,辖9个街道、101个社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发展活跃、治理有序、生态宜居幸福新城为目标,在多年来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基础上,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四社联动”为抓手,努力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  党建引领治理  治理促进服务
  一、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凸显龙头作用

  新城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一条主线,在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转型发展中,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积极构建“一核引领、‘三化’驱动、多方共治”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数”考核体系,对实现党建工作社区全覆盖、推动党的建设与社区治理相互融合、共同提升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努力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一是强堡垒,激发基层党组织自身活力。新城区将提升组织力作为核心指标,在全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攻坚战,强化政治功能,聚焦主业主责,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公共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上来,有效彰显党的建设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优势,实现党建引领治理、治理推动党建的良性循环。
  二是优“三化”,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水平。“三化”即区域化、网格化、信息化,将全区划分成802个网格,在所有社区建立了党建协调议事机构,开展以“微平台强堡垒、微党建大引导、微服务优功能、微阵地彰特色”为内容的特色网络党建工作,把党的活动开展在网格、服务落实在网格,使特色网络党建与社区治理机制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形成以区域化为经、网格化为纬的党建新体系。与此同时,还在街道推广“五张报表”(发展报表、生态报表、民生报表、平安报表、党建报表)为主题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图,把经济发展、生态宜居、民生保障、平安创建等内容直观反映出来,为实施“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决策”提供支撑。
  三是促共建,释放党建引领乘法效应。有效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补,更好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党员群众。把“共驻共建”“党群带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建”作为关键指数,通过搭建共驻共建党建平台,动员引导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活动。比如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救助,实施“美居行动”,帮助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又如开展“先锋汇·汇力量”“青春汇·汇梦想”“巾帼汇·汇万家”等特色活动,深得社区居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重视社会组织培育,凸显协同作用
  新城区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出发,坚持把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当作社区治理的重头戏,通过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编印教材、组织培训等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工作的推进力度。近两年来,全区共培育和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健身类、慈善救助类和法律维权类社会组织70多家,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692家,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一是以智慧服务为抓手,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多方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57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服务性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还以加快实施“新城政务热线”项目建设为契机,投资200万元打造区“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既为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各类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开展服务搭建了有效平台。
  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政府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问需问计于民基础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常态化的社会组织服务购买机制。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投入资金800万元,向40多家社会组织购买实施了230多个与居民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的服务项目,既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解决了群众的许多操心事、烦心事。
  三是以“四社联动”为抓手,让社会组织与驻区单位、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联网连心、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在推进“四社联动”工作中,新城区一手抓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一手抓社会工作者及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通过把综合性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和建立社区治理联席会制度等措施,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调动驻区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群策群力推进社区治理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应。
  三、激活创新示范带动,凸显导向作用
  新城区坚持把运用激励机制作为推进社区治理、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杠杆,切实推动社区治理走深走实、持久发展。
  一是尊重社区创新创造。尊重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精神,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其开展社区治理、发展社区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并从政策上鼓励、制度上保障其创新创造活动,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在全区范围内交流推广各社区创新性实践经验:比如韩森寨街道咸东社区坚持为智障人士创办阳光家园;长乐中路街道西光社区开展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中山门街道万达社区依托万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为内容的“六联”治理活动;解放门街道红星社区“用设身处地暖民、用就业基地富民、用平安创建安民、用文化活动乐民、用社区教育益民、用温馨服务便民”等。
  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广泛宣传社区治理的创新做法、突出成效和新人新事新气象,不断扩大社区治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比如自强路街道自强社区以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王保玉名字命名“为民服务工作室”;西一路街道西三路社区每年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舞台;胡家庙街道华清社区创办“一家亲喜乐汇”社区文化品牌;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成立由600多名文艺骨干组成社区综艺社,长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西一路街道办事处在所属社区坚持开展“邻里节”活动等。通过对这些社区治理典型经验、先进人物的大力宣传,在全区营造出了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治理的浓厚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紧紧抓住建设全省“四社联动”试点区的机遇,坚持开展包括以“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为内容的“六好”社区创建在内的各类示范创建活动,教育引导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把居民群众的小事当作社区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自身特色、自身优势抓起,推动形成社区治理的示范效应。比如2017年开展的居民院落社区治理“院长制”示范创建,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一些社区环境卫生差、生活秩序乱等突出问题,而且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文明素养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探索出一条广泛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  创新机制强功能 精细管理抓服务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辖7个街道、21个社区,总人口46万,其中城市人口26万,流动人口3万,城镇化率67.7%。近年来,肃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按照“社区管理精细化、为民服务具体化、基础建设标准化、各项工作规范化”的“四化”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党建引领机制,确保社区治理和服务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全力夯实基层基础。以提升党在基层的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开展党组织晋位升级,7个街道党工委、21个社区党总支“三型五好”班子创建实现全覆盖,100个楼院网格党支部“三型五好”班子创建率达到90%以上。对459个党小组进行全面整顿,提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院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功能。建全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将城区365个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社区党组织或居民自治组织成员,推动形成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目前已成立楼院网格支部100个,并全部配备“两长四员”(网格长、党小组长,信息员、物管员、卫生员、治安员),创建“六有五好”小区楼院党支部10个,落实社区网格服务场所15处,确保90%的小区楼院党群活动阵地和服务阵地全面达标。积极推进社区党建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党员管理教育APP,建立微信、QQ、微博三位一体的“微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员分类管理、“三会一课”、固定党日、一卡双制、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等党内生活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创新党员干部队伍培育和管理新途径,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活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多种形式,开拓干部视野,激发干部创新活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持续抓好作风建设,努力打造遵规守纪、守土尽责、担当作为的过硬队伍。
  (三)着力培树服务品牌。坚持典型引导、特色带动、
  亮点辐射、创新与创优并进的方法,促进社区党支部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推行社区党建共抓、社区服务共担、社会资源共享、组织阵地共建为内容的“四共”同创活动,实行党建+城市管理、党建+平安建设、党建+文化传播、党建+惠民服务、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打造了“同心360”、“晚霞心愿”、“老妈妈服务队”等一批导向鲜明、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加强党建示范社区、示范楼院建设,做强党建工作软硬件,抓好党建示范点的提档升级,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二、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强化社区治理和服务内生动力
  (一)政治上重视到位。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组织、民政、政法、宣传等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协调处理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包挂工作制度,区级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包抓1个社区。设立区街道社区党工委和街道社区工作办公室,作为具体指导和协调各街道社区工作的党委工作部门,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街道社区工作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格局。
  (二)资金上保障到位。区财政将社区建设工作经费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从2014年开始,将社区公用及服务群众经费由每年5万元提高至12万元,聘用制社区工作者报酬标准由每人每年2.1万元提高至3.2万元,社区楼院支部书记工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至3600元,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党建专项经费方面,区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列支1万元,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保障了社区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三)制度上完善到位。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网格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十余项文件,明确了社区治理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责任分工等,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网络不断健全,社区治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建立健全了干部管理、追究问责等20余项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措施,规范了工作程序,严明了工作纪律,切实实现以制度管人、依规章办事,为社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管理上下沉到位。全面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按照“强化社区、规范街道、理顺体制、创新发展”的思路,坚持就近便利、规模适当、地域鲜明的原则,制定了《关于调整理顺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启动实施街道社区改革。突出服务职能,将原21个社区的辖区进行了重新调整,进一步理顺了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起新型的服务型社区管理模式,社区规模布局更加科学规范。
  三、创新为民服务机制,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构建社区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充分挖掘和整合辖区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集医疗、卫生、法律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家政等便民利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从传统的救助对象拓展为所有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单一的特困群体社会救助服务逐步拓展为社会救助和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服务方式从无偿提供发展到有偿、低偿与志愿服务相结合。21个社区全部建起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和劳动保障服务站,建成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00个,实现了家政服务、信息中介、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幼儿保教等便民服务“零距离”。
  (二)构建社区救助服务网络。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广泛开展低保户援助、就业援助、残疾人援助、司法援助、社会互助等5大项援助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为社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建立规范的低保评估体系和审批程序,低保政策知晓覆盖面达到100%,全面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强化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建起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协会,组建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各类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112个33676人,广泛开展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关爱行动和“敲门行动”。各社区全部建立社区慈善超市和捐助接收点,仅2017年,接收社会和居民捐助物资达150多万元,构建起了连通部门、联络社会、链接居民、上下互通、左右互动、精准对接、按需下单的救助服务网络。
  (三)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拓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计生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广泛开展家庭病床和送医送药服务,建立六大重点人群个人健康档案15万份,年举办健康教育300余次、义诊咨询3万余人次、上门服务5万余人次,促进了医疗服务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居民家庭延伸。全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2个,初步构建起了“小病找社医,大病进医院”的新型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搭建了城市卫生服务网络,被评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四)构建社区文化服务网络。以社区文明市民学校和道德讲堂为依托,定期举办舞蹈、曲艺、书法、绘画、心理健康等知识培训和公益讲座。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按照“小区有健身舞蹈队、社区有文艺演出队”,“节节有活动、年年有调演”的要求,把创建特色文化和谐社区与搭建居民自我展示平台结合起来,组建社区各类文艺队伍72支,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才艺表演、风采展示、书画摄影、趣味运动会、厨艺展示等社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示活动。加大资金投入,普及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建设,配建居民健身活动场地和器械,建设室内活动场地16处、室外活动场地84处。不断完善的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五)构建社区治安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治安保卫、民事调解、防火防盗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着力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社区治保会和物业保安为依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组建起治保、民调、禁毒等帮教小组539个,社区保卫队伍152支,参与帮教的人员达1671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全区21个社区先后创建了以综治办、警务室、检察官联络室、民事调解室、司法调解室、综治中心为主体的“一办四室一中心”,政法各部门定期派员驻社区开展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治安综合治理、社情民意征询、重点人员管控、平安社区创建等工作,形成了信息在一线联网、矛盾在一线联调、治安在一线联防、人员在一线联控、问题在一线联治、平安在一线联创的良好格局。
  四、创新“三社联动”机制,拓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平台
  (一)搭建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和事权划分,理清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工作关系。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站、流动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平台,将老年人、残疾人社会照顾服务及未成年人关爱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尝试,由社会工作服务站具体实施,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指导监督,形成良性互动、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体系。
  (二)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提供能力培训、信息共享、项目扶持等基本孵化服务和协助注册、管理咨询、资源整合、成长评估等拓展服务,使其具备综合保障、能力培养、专业服务等三项基本功能。通过提供孵化支持,不断扶持壮大社会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使其发展成体制健全、运行良好、自管自治、功能有效的社会组织。
  (三)搭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居民平台。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联互惠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一场两廊两中心”硬件优势,在社区设立独立的社会工作服务站,设置社工专业岗位,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和带动志愿服务人员,为独居、空巢、残疾、高龄老人提供照顾服务,为少年儿童、青年提供关爱服务,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居民需求为导向、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社会组织承接经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力量全面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城乡社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