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有着博爱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281.39万人,年度有服务记录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5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4.61%。“志愿之城”建设已经成为南京市最有影响、规模最大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鼓楼医院
流淌着琴声的三甲医院 鼓楼医院宽敞明亮的新门诊大厅里,一架全实木手工三角钢琴前,一位身穿志愿者马甲的志愿者正缓缓弹奏。一曲《致爱丽丝》弹毕,围观群众自发鼓掌,表示感谢。
钢琴教育工作者叶松已经在鼓楼医院做了6年的志愿者,闲暇时就来鼓楼医院为就诊人群弹曲,这在他看来很有意义,“一次,我弹奏的《爱拯救你》让一位青年听出了眼泪,甚至录下来给他正在住院等待次日手术的老父亲听。这让我深深感动,音乐虽然没有治疗疾病的直接效果,却能让人舒缓心情。在医院这样略显压抑的环境里很合适。”
据鼓楼医院志愿服务负责人韦宁华介绍,南京鼓楼医院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1997年,现为南京市首批城市志愿服务站示范点,至今已有18364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南京鼓楼医院志愿者服务队打造出了4个特色服务品牌:国家级试点项目“助力成长,携爱同行”入院患儿艺术助疗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江苏省青年公益项目优秀奖“宁馨相伴,医路有你”临终关怀服务项目、南京市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奖门急诊志愿服务项目和音乐演奏志愿服务项目。
“很多志愿者原来都是我们的患者,如乳腺癌的志愿者团队,很多病愈者自发来病房鼓励患者,自己组织病友沙龙。一位中国台湾的心脏病患者,病愈之后每年乘飞机回来当志愿者。”韦宁华说,正是这些志愿者的精神,鼓励着医院将志愿者团队越做越强。
青岛路社区
“小”社区的“大”梦想 面积仅有0.35平方公里的青岛路社区,周边高校云集。社区依靠丰富的大学生及外籍人士资源,打造了具有青岛路社区特色的“青春·志部落”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据社区主任谢蕾介绍,社区从阵地建设、思想引领、资源融合三方面建立“社区+大学生社团+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志愿服务模式,主要面向老、小、弱、残等群体,开展助餐、助学、助医、助困、助法以及环境整治、治安防范、文化体育等社会管理服务活动。
除了整合社区居民志愿者和驻地单位资源、社会组织资源外,社区在整合高校社团组织资源上颇费精力,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和审计学院法律系学生志愿者常年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服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们经常开展义卖活动,资助残疾儿童。南京大学团委的一百多个社团组织遴选出居民有需求的电脑、手机、外语、摄影等服务项目充实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这些志愿者中还不时有外籍留学生参与的身影。
谢蕾说,目前社区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各类志愿者人数达3000余人次。“希望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搭建公益服务和活动平台,加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促进社区各项服务和活动的联动发展,实现多方共创、共赢、共享。”
六朝博物馆
“过五关斩六将”来当志愿者 虽然仅是一个区域性专题性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却让每一个来过此处的人竖起大拇指,用馆长的话说:“六朝博物馆由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志愿者团队组成,缺一不可。”2014年8月开放的六朝博物馆,当年5月就组建了第一批志愿者团队,根据场馆特点,除了为公众提供讲解服务之外,志愿者团队里有会“说”的还有会“写”的,有懂历史的,甚至还有懂物理、化学的。
“我们公众号里的解说‘六言六语’就是志愿者录制的,四个版本,参观者根据喜好选择收听。公众号里的文章也是我们志愿者写出来分享的。六朝博物馆新设"六朝科学堂"系列课程活动,活动的准备、课件内容包括活动实施全部都是由“六朝青”团队内的志愿者老师独立设置与创作。”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会长李舟介绍。
据悉,想进入六朝博物馆当志愿者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今年3月的招募期,馆里收到400多份简历,经过面试、筛选,60多人进入培训,经历4个月的试用后,最终留下来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丁媛媛)
原标题:南京打造“志愿之城” 以爱之名服务于基层工作站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南京,志愿之城,基层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