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的‘4321’工作法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体系,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爱机制,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日前,在湖北省教育扶贫工作会上,恩施市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4321”工作法备受关注。
治贫必重教,重教在公平。近年来,恩施市为妥善解决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上学、资助、关爱等事情,采取“4321”工作法,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即通过“4项保障”(按政策减免各类教育费用、保障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交通费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3项管理”(市级信息库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社会“爱心妈妈”管理),建立“2对1跟踪帮扶”机制(班主任+科任教师结对帮扶至少1名贫困学生),实现1个目标(教育脱贫,不落一生)。
“4项保障”保入学。恩施市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政策,确保全市适龄人口全部入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目前,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07%,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3项管理”唤亲情。恩施市采取市级信息库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社会“爱心妈妈”管理,三级管理把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明确为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恩施市在农村中小学建立“亲情小屋”134间,聘请“爱心妈妈”,形成了“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亲情网络,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
“2对1跟踪帮扶”机制送温暖。恩施市教育系统实施教育扶贫包保责任制,要求各学校建立“2对1跟踪帮扶”机制(班主任+科任教师结对帮扶至少1名贫困学生),实现帮扶贫困生全覆盖,进村入户家访贫困生全覆盖(利用春假和秋假集中家访,平时不定时有针对性的家访),送关爱到家,送温暖到户。目前,2614名农村教师已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育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1个目标”促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是减贫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举。恩施市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全面落实各级资助政策,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贫困、亲情缺失、精神贫困等原因而失学。让每个适龄学生个个有学上,人人可出彩。(曹思敏 郭辛林)
原标题:湖北恩施:“4321”工作法呵护特殊群体学生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恩施,特殊群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