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城大妈”“朝阳群众”“蓝马甲”“红马甲”等全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义工等都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戴着口罩、拿着消毒设备,坚守在社区内外,守护居民的平安生活。
据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统计,截至2月4日,全市共有87家市、区级社工机构、2760余名社会工作者参与到770个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中,直接提供服务总量约3万人次,间接服务总量10万余人次。截至2月8日,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依托“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856个,招募志愿者33514人。北京慈善义工联合会参与疫情防控的义工也已超过50万人次,直接服务居民近10万人次,辐射社区近1000个,捐款捐物共计价值已达1086.9万元。
专业力量上阵助力一线防疫 雪后的早晨,很冷。密云蓝天救援队培训基地里,队长冯波涛和5名队友一早就赶到院里分配物资。当天,有海淀、朝阳、顺义、平谷4个区的队员来领弥雾机和消毒药粉。一大桶消毒粉近70公斤,大伙儿肩扛手提,从库房提货到院儿里,车一到直接就能装车。
自从疫情防控启动以来,冯波涛一直住在基地没回家。从1月30日开始,由蓝天救援队发起成立的中华慈善总会蓝天救援基金特别行动组,400余人义务为公共场所、大型办公场所、集中办公场所、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相对密集的区域进行环境消毒、防疫捐赠物资转运以及配合社区进行疫情防控消毒等工作。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更多的社会专业力量在这场“战疫”中找到自己的发力点。
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北京市大智云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和美之光社会工作促进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花园心声”项目,面向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建立“街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专业医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的“五位一体”队伍,为一些重疫区返京人群、身体不适人群和需求心理疏导人群,提供慰问、科普、健康指导和心理安抚,指导发热人群进行居家隔离等。
北京市社会心理联合会启动“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1000名志愿者组成“心理咨询师+医师+社工师”三位一体的援助模式,为武汉一线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开展专业心理咨询、疏导等服务。
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会员单位北京联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则关注、收集适合家庭和青少年的专业服务,关注家庭以及隔离在家的青少年,通过分享亲子活动、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家庭和青少年共同度过有意思的特殊居家时光。
“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奉献共治热情 记者从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获知,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动员全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防控。据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统计,截至2月4日,全市共有87家市、区级社工机构、2760余名社会工作者参与到770个社区(村)疫情防控中。
“为全民抗疫加油,这套‘西城大妈’‘防疫表情包’请收下”,前几天,一套生动可爱的“西城大妈”表情包火了。亲朋好友还想扎堆乱挤?微信朋友圈谣言误区常现?亲人不听劝,出门不愿佩戴口罩?非常时期,针对这些大家常遇到的头疼问题,“西城大妈”“防疫表情包”及时“到岗”。
戴口罩别忘了“三步走”:一戴二扯三按、洗手时牢记“内-外-夹-弓-大-立-腕”、坚决拍掉那试图勾引你出门的手……“西城大妈”的话,得听。
在牛街,“西城大妈”王静华一直在坚持做“笔记”。她每天都会认真收看疫情防控节目,并把节目中专家提示的防控事项细致地记录下来,发到工作群、社区通。“大家听官方的,听专家的,提高防范意识,才能稳住不慌神儿。”在社区居民眼里,她就像“谣言粉碎机”,大家有拿不准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问她。
除了“西城大妈”,还有“朝阳群众”“海淀网友”等更多的共治力量冲在一线,奉献志愿热情。
石景山金顶阳光小区,张福志戴着口罩,认真地为每一位进出小区的居民测体温。由于长时间拿着体温枪,一天下来手都有些发麻。老张并不是社区工作人员,参与防控,“因为我就是这社区的居民”。
56岁的张福志是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的一位“红马甲”。从大年初五开始,他就穿上服务队的马甲到小区南门“上岗”。前两天下雪,张福志又起了个大早,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在小区里扫雪。“社区人手不够,大家都在家里不出门了,这些工作还得有人干。”
在朝阳区金盏嘉园,社区青年汇社工刘浩每天都要把社区居民的动态“捋”一遍。他把小区里的电子屏、宣传栏全都利用起来,还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传递信息,让大家及时了解疫情,做好个人防护。他还发动物业,对楼道、电梯等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进行消毒。尽管这些和他的本职工作并不相干,他却说,作为“朝阳群众”,社区防控人人有责。
志愿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闪光 志愿服务是北京的“金名片”,是全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城乡社区、背街小巷,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志愿者有序参与疫情防控,成为疫情期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自从疫情防控启动以来,京城各个社区门口出现了大量志愿者的身影,人人参与、积极奉献,做好“家门口”的疫情防控。
宅在家多日,过年时囤的菜基本快吃完了,出门买菜成了很多人的大问题。在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四块玉社区,一支青年“跑腿小队”总会按时把新鲜的蔬菜送到居家观察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家门口。
“我们替大家跑腿,也是为了战胜疫情。”青年志愿者小左说。小左拎着的袋子是菜站提前打包好的,上面标记着菜品名称和居民的联系方式。目前,“跑腿小队”里已经有14名志愿者,连菜站老板也进群成了一名志愿者。
非常时期,残疾人、高龄老人等困难群众更需要“伸把手”。
前几天,陶然亭街道困难群众服务所的一位服务对象给社工打来电话。这位70多岁的大爷为难地表示,已断药多日,但自己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不方便取药。“我替您去取!”困服所社工收到信息后立马揽下了拿药的活儿,开始了一场爱心接力。
需要取药的老人属于人户分离的情况,家住较远。2月5日早上8点,社工王燕静先是乘坐地铁到大兴,拿到老人的医保卡再奔宣武医院,交由社工刘京昊办理。
挂号、排队开药、交费、取药……小刘前后花了1个多小时办完这边的事,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阜外医院挂下午的号。中午简单吃了点午饭,下午他又继续排队开药、缴费、取药、打印单据……
出了医院,已是下午3点。为不耽误老人用药,王燕静接过药品,又马上坐地铁返回大兴,把药和单据送到老人手上。
“疫情紧张,老年人抵抗力弱,住的又远,不方便来医院。”奔走在两家医院,刘京昊坦言自己也有些害怕,但“谁家没有老人,这种特殊时期,我们就得顶上。”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个特殊时刻,志愿者挺身而出,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志愿北京”平台页面上,许多志愿服务项目都写上了这样一句话:“守护社区,战疫有我。”(记者 金可 王琪鹏)
原标题:守护社区 “战疫”有我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疫情,防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