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西石门农村社区狠抓发展,下活班子建设、产业振兴、民生工程“三步棋”,做好“面子”工作,通过带领社区广大居民努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文明创建等工作,用文化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各项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文明素质提高了,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文明村。
成立寻找“发展门路”服务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多次召开支部会、党员大会,先从党员干部入手,动员农户流转土地,共发展油桃200亩、葡萄400亩、蔬菜大棚50亩;依托统一合作社,利用上级扶贫资金1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20个,主要用于栽种优质葡萄,推进农业发展提档升级,并“复制—推广”到村集体所有果园、蔬菜项目。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约8万元,主要用来帮扶全村7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积极带领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共同致富奔小康。
成立挖掘红色文化服务队,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本着“弘扬沂蒙精神,重温石门记忆”的宗旨,西石门积极筹措资金新建了“石门红色记忆馆”,陈列各类展品100余件,各类展图300余幅,通过陈列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的纪念物品和珍贵照片,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通过追寻时代记忆净化心灵,鼓舞人民健康向上的热情,使记忆馆为石门镇乃至临沭县弘扬正能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立挖掘历史文化服务队,传承弘扬石门文化 相传,在清代,石门夜雨被列为古郯八景之一,留下了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和诗作。西石门深度挖掘“石门夜雨”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15万元,建设“石门夜雨”景点,配套建设了子路广场和文体广场,沿河道修建了听雨亭、步游道等景观,为进一步传承和挖掘石门历史文化提供了平台。同时,引进伟业集团开发仿古一条街项目,利用以前的供销社旧址建设乡村记忆馆,依托“石门夜雨”景点,发展商贸、旅游和观光农业,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成立弱势群体“暖心服务”队,关心困难群众疾苦 关心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连真心,办真事。遇有自然灾害时,第一时间赶到,排查险情;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家庭,送去关怀;每月20日慰问帮扶困难群众,为他们打扫卫生、理发、解决米面粮油看病等生活困难,多去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家串门,了解他们日常生活的困难,并积极为他们想办法解难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来,共向社区72户贫困户、困难党员和老干部发放补贴12万余元。
成立乡土文化传承服务队,讲好村庄动人故事 依托“石门红色记忆馆”和“石门夜雨”,实施特色课堂项目。每周日下午4点半,社区老党员准时开始讲故事,每节课讲述一个本土故事,讨论热点问题,用文化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共同致富奔小康、共谋社区发展,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乡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红色记忆馆免费开放,承接全镇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载体;门前两个广场现在已成为网红打卡基地,成为宣传和推介本土文化的新抓手。
成立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队,做好群众身边工作 成立“社区议事平台”,将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来,建立议事微信群,按照“一事一议,急事急议”的要求,解决群众“关键小事”,共议共商社区“大事”、“实事”、“难事”,确保群众畅所欲言,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送到居民的心坎上,真正为居民办好事、实事。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引领下,西石门社区越来越有“名气”了,目前共有5家私营企业、2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村民年增收20万元、各项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文明振兴的道路上,西石门社区将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到村进户、见人走心中凝结乡愁、涵养民风,实现“处处讲文明,随手做志愿”,点亮传播思想、成就梦想的“星河”,让文明生根,让实践生动,努力交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石门精彩答卷。(焦蕾)
原标题:临沭西石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社区,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