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一心一意解民忧暖民心,打开居民“幸福之门”

时间:2020-12-08 来源:人民网
  个头小,嗓门大,说话速度快,身旁总是围着人;平时话不多,干起工作来踏实勤恳,像个“老黄牛”......她就是很多人眼中的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定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文芳。

  今年四十六岁的陈文芳,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大学毕业以后曾到农场工作,后又做了一段时间家庭主妇,兜兜转转成为五角场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者,这一做就让她“扎根”在了社区里。

  架起睦邻“连心桥”,打开居民“幸福之门”

  高档小区创智坊与老旧小区国定路580弄之间一墙之隔,一堵围墙两侧的社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创智坊小区环境整洁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交通十分便利,且毗邻大学路、五角场商圈、地铁十号线,社区内集聚了社区睦邻中心、创智农园开放式花园等优质公共资源。

  而一墙之隔的国定一社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小区基础服务设施陈旧老化,大量外来人口聚集,居民组成较为复杂,但是周围配套比较成熟。隔绝状态给两个小区居民都带来了不便,居民绕行需两公里以上。

  2017年以来,打破两个小区的隔绝状态成为两个小区居民的共同愿望,而且这种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强烈。街道将陈文芳从高档小区创智坊调任到老旧小区国定一,就是希望能将创智坊的社区睦邻中心、创智农园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到国定一社区,她的重要任务就是担当两区居民间的“黏合剂”。

  她笑言:“创智坊的居民也不能每天只喝咖啡吧,他们也需要柴米油盐和人间烟火。”想开门并非一时之需,开好门也绝非一时之功,要想破墙开门,得先打开居民的心门,能不能完成使命,真真切切在考验新时代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方式。

  陈文芳说她很幸运,因为她的身边出现了这么多的“军师”,倚仗他们的谋略,“魔法门”这样的童话也成真了。原先在创智坊任职的时候,陈文芳不主张破墙,担心小区井井有条的秩序被打乱。到了国定一社区,她走访了众多居民,眼见着墙那边的资源看得到、够不着,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是,真要破墙,这边居民的习惯、素养、环境,都要来个大转变,才能使这扇门开得太平、开得安心。

  为此,农学专业出身的她,自掏腰包,买花苗、种果蔬,带头改变老旧小区的环境,把小区里的杂草乱木,一点点地清理干净,老房子的墙边过道、犄角旮旯,也都种上了树、栽上了花。这边小区的居民,尝到了家园变美的甜头,而墙那边的高楼里的居民也看到了一点又一点改变的诚意。

  在陈文芳的张罗下,社会组织为社区赋能赋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社区强筋健骨,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和睦邻达人也纷纷为社区建言献策,她在一座座“孤岛”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陈文芳最先思考的是让墙两边的居民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凭借在创智坊社区工作时和创智农园建立的良好关系,她邀请创智农园的负责人、社区规划师刘悦来参与社区活动,借助社区睦邻互动日的契机,在国定一社区开了一个墙洞,设置了一枚“潜望镜”。国定一社区的居民特别是孩子们从这个小镜头里,开始看到墙外色彩斑斓的世界。社区规划师团队和创智农园的志愿者们带着居民在墙边的创智农园劳作,小伙伴们、专业画师玩得兴起,在农园一侧的墙面上,画了一扇彩色的“魔法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两边的居民常常聚在一起包饺子、包粽子,陈文芳也一点点把“破墙”的想法告诉更多的居民。经过2年多的铺垫,顾虑慢慢化为共识,反对逐步转成支持,两个小区的居民的“心墙”渐渐消弭。

  陈文芳看到了开门的苗头,便加足马力前行。在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她和业委会委员朱静崖一起草拟征询单,实地勘察最合适的破门位置。开门前,国定一社区的老党员们主动请缨,成了“破墙”行动里的主力军。开门的位置,本来是国定一社区东南侧的一处死角,堆着旧冰箱、破塑料等垃圾,杂草丛生、难以通行。在老党员、老干部的带领下,党员做给群众看,党组织带着群众一起干,几十名老党员、群众志愿者花了四、五个半天,用三轮车拖走了10多车的垃圾,环境清爽了,花木芬芳了,“开门”也水到渠成了。

  百姓百条心,最难解开的还是心门。汤庆荣是国定一社区的老居民,在睦邻门升级之初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儿头”,居委会干部开始接触他的时候都有点发憷,但陈文芳坚信,老汤不是无理取闹。他早年从事军工建设,在大西北搞国家核工业,退休在家也闲不住,总是到睦邻门升级的施工现场,东看看西摸摸,并手绘了一套勘测数据。陈文芳寻求街道力量支撑,和睦邻门工作组三顾茅庐,将老汤和其他居民的集中诉求转达给了社区规划师,既要保留大多数支持原有方案居民的意见,又不能忽视小部分居民新的观点。经过党组织牵线搭桥,社区规划师调整了方案,居民代表的诉求得到了一一回应,老汤也凭借过硬的业务功底,成了一名“编外设计师”。

  社区更新不仅仅只有专业力量的参与,更应该由社区每一个人参与到社区营造当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一方面要不断激活社区居民自治活力,培育社区的基层自组织,另一方面也要吸引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弥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模式单一、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陈文芳用一颗温柔的心和发现的眼光一点点把身边的睦邻达人凝聚起来。她投入大量精力摸清社区自治基础,发掘社区中有意愿、有条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分子,并以社区花园为载体,逐步培育了一支以党员为主体,愿意投身于社区环境美化、持续管理公共空间的志愿者队伍。她将社区“神笔马良”孙叔纳入麾下,发起为社区窨井盖涂鸦活动,和小朋友共绘美好的社区风景;她培育离退休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罗建国、全职妈妈孙洁等一批社区骨干,共创美好社区。社区建设有了这些睦邻达人的鼎力相助,越发兵强马壮。

  陈文芳记得睦邻门开启的那天,墙内墙外的居民手拿橘子在门前开心合影,刹那间大家定格的喜悦脸庞成为了她最难忘的记忆。“魔法门”实现了物理距离上的链接,也在一点点链接人与人的心,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睦邻门的打开让我们居民的生活资源更丰富,出行更便捷。原先20分钟的路程现在只需步行5分钟就能来到创智坊、大学路和地铁站。居民们也能非常方便地前往创智坊睦邻中心、创智农园等社区公共空间。在闲暇时间,我与大小朋友们在小区里共绘魔法门、涂鸦窨井盖、共度夏令营,感受着睦邻一家亲的和谐氛围,体验着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在社区活动中找到了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在国定一居民区居民、睦邻达人孙洁的眼中,这位朴实无华、亲切贴心的大姐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小确幸,在陈文芳的引导支持下,她开设了“幸福国定一”微信公众号,用来记录大家的奋斗故事和社区里发生的点滴美好。

  同心共治,用真心真情换百姓信任,值!

  “社区工作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用耐心细心爱心营造一方和谐,我们对待群众应该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五角场街道创智坊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建华曾经和陈文芳是多年的老同事,谈起这位工作上的好同事,生活上的好大姐,陈文芳的一席话成了他工作的座右铭。

  “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与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国定一社区也一直存在楼道堆物、车棚脏乱差、违章搭建、私占绿化、群租等疑难杂症问题。想要治理这些民生问题,光靠“三驾马车”的力量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陈文芳说:“做好社区工作,必须不断借力。每月至少3次的总支班子碰头会,至少1次的党员骨干座谈会,至少2次的‘三驾马车’碰头会,加上不定期的‘百脑汇’议事堂,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吸收金点子,终归能找到工作突破的方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的过程,而这些会议特别是“百脑汇”议事堂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发挥了“调节器”和“减压阀”的作用。

  陈文芳利用五角场街道特有的“大联动”机制,直接约请街道职能科室和所办队中心执法单位,让业务行家来现场进行答疑、解惑、支招。

  为了推动民主协商,陈文芳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楼组长会议以及“五位一体”会议,协商讨论美丽家园改造、睦邻门升级改造、垃圾分类宣传等多个议题,解决了小区停车位改造、垃圾桶紧缺等问题。为了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参与体验,居民区党总支建立了小区管理微信群组,职能科室、“三驾马车”成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居民有了一个线上交流的平台。

  现在,每天上午、下午各有2名社区志愿者在580弄、600弄巡查,在小区里发现乱扔垃圾、高空抛物、乱拉电线等情况直接拍照上传微信群,由居委会、业委会督促物业公司进行整改。居民区党总支还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参加每周四开展的“清洁家园”行动,让居民们能切身感受到身边的改变,扩大“同心共治”成效。

  国定一社区共有三个非机动车停车棚。天长日久,这些车棚有的变成了收留流浪狗的场所,有的成了废品回收站,乱象横生,安全隐患突出。陈文芳和业委会班子一直将车棚改造的事情记挂在心。今年4月,在街道社区平安办牵头协调下,陈文芳主动跨前,主动搭台,开始着力解决车棚的问题。她首先“攻克”的是离居委会办公室最近的一个车棚,“持久战”从4月打到7月。陈文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宣传街道补贴等优惠政策,最终说动了10余年来一直管理车棚的“老土地”。居委会和社区民警等多方下沉力量一鼓作气,8月、9月把另外两家外来管理员坚守的“防线”也逐一攻破。国庆前夕,物业公司把所有车棚管理人员清退,新车棚安装了IC门禁卡,高清探头、安全卫士系统、专业充电桩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美观整洁的环境、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和实惠的收费标准,令周围小区居民羡慕不已。在陈文芳看来,前前后后不下10次的协调会和苦口婆心的劝导换来了百姓的平安和实惠,值!

  陈文芳说她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她看来小说中主角孙少平努力生活、努力奋斗的历程就是她正在走的路。“这条路可能很曲折,但只要心中有梦,就能到达梦想的彼岸。作为新一代居委会干部,只有用真诚的心,谦虚的态度,谨慎的言行,才能换来百姓的信任,换来一方的和谐。”(董志雯)

  原标题:人民城市工作室专稿 新时代奋斗者 | 一心一意解民忧暖民心,打开居民“幸福之门”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社区,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