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史纳村,原民和镁厂旧址“改头换面”,新建成的史纳湿地公园让这片沉寂了十几年的土地重获新生。
在民和镁厂职工安置区,一排排高楼鳞次栉比,小区内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带着民和镁厂一代人的记忆,似乎从不曾失去过前行的希望。
如今的史纳社区、民镁社区相隔不过五十米,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奋发上进……这是史纳社区、民镁社区赓续传承的品质,也是依托“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睦邻部落”的根基和底气。
打造有温度的党群之家 “您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小张呀,这几天正在更换第三代残疾证,麻烦您带着身份证、残疾证来社区服务大厅办一下手续……阿姨您别着急,我一直在服务大厅等着呢!”史纳社区工作人员张学艳亲切的叮嘱声就如一股暖流,不仅安抚了电话那头的阿姨,也温暖了服务大厅里其他办事的居民。
社区书记肖君鹏对工作人员很放心:他们社区构成比较特殊,面临着社区人员结构多元、问题诉求多面等实际困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之初,因地制宜探索社区服务新路径、推动暖心服务新方法,真心、真情、友好、温暖的服务态度是他们打造党群之家的根本要求。
跟着肖君鹏一同走进办事大厅,党员活动中心、宣传角、科普角、“爱心驿站”“四点半学堂”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我们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定位于集交流、学习、培训、服务、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枢纽平台。期望能将其打造成党员之家、群众之家,让广大居民在办事过程中,一站式享受有温度、高质量的社区服务。”肖君鹏对党群服务中心发展信心满怀。
幸福生活一个也不能少 位于功能室走廊的宣传墙较为醒目,这里不仅记录着社区日常工作,也见证了这个片区的变迁与新生。
宣传墙上的一张照片中,一位回族青年站在新建的房子前笑容灿烂。四十多岁的马宏伟是史纳社区居民,和妻子离婚后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见人非打即骂,丧失了劳动能力,经鉴定为二级精神残疾。
2018年,接连暴雨导致马宏伟居住的土坯房面临倒塌,但由于他是居民户口,不符合危房申请条件,考虑到他是精神残疾的实际,申请公租房使用天然气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无力负担公租房水电费、物业费等开支。一时间,马宏伟的安全住房问题成了史纳社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经过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和不懈努力,马宏伟的土坯房被纳入灾后重建,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建,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在他的小院落地,35平方米的小家稳住了马宏伟浮躁不安的心。
不幸的是,四个月后,马宏伟的病情复发,不受控制地砸毁了家里所有的门窗,原本日渐向好的生活再次风雨飘摇。得知这一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他送至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同时协调筹措资金对马宏伟家进行了维修翻新。三个多月后,病情稳定下来的马宏伟又回到了早已焕然一新的家。
说起这两年的生活变化,马宏伟语气哽咽:“到了这个年纪,没有父母没有妻儿,自己精神还时不时出毛病,以前住着父亲留给我的土房子勉强混着日子,刮风漏雨是常事,心里实话不亮堂,啥都没指望。现在好了,社区帮我建了新房,我看着亮堂的砖瓦房,心里也亮堂,生活有奔头了,感谢的话说不完。”一旁的肖君鹏安抚地拍拍他的背:“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家,谁有困难了帮一下、拉一把也就过去了,现在时代这么好,幸福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群众满意是我们的目标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了宣传角、科普角,还有爱心驿站给我们提供雨伞、药品等,真的事无巨细,能为我们考虑的都考虑到了,贴心又周到。”
“孩子们到‘四点半学堂’,有书看,有活动参加,还有社工和志愿者老师辅导学习、陪伴游戏,真是太好了。”
说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细致全面的功能服务,居民言语之中的肯定和赞扬总也掩不住。如今遇到麻烦事儿,出门遛个弯儿的功夫,便能得到解决,即使不能出门,社区工作人员也能一站式服务到家,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一助一”“多助一”、入户上门等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
民镁社区的刘世勤因精神残疾长期在西宁住院,家里只有六十多岁的父亲照顾两个十五岁的双胞胎儿子,一家人靠微薄的低保金艰难度日。
“咱们社工一有空就去他家照看生活,社区一有义务帮扶活动,肯定都先想到他们一家子,法院、组织部等结对帮扶单位力所能及地帮助这样的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民镁社区工作人员杜成杰一边介绍一边拿出一本笔记本翻看着,“而且,社区居民有啥困难都会写成‘微心愿’交到我们这里,小事我们自己帮着办,大事请示上级相关部门协助办,久而久之,积攒的居民诉求少了,群众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史纳社区、民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带着“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的美好愿景,诠释着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舒适宜居、邻里和睦、文明祥和的睦邻关系,饱含着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初心使命。
“才到松陵即是家,民间何处不桑麻;欣欣老稚迎门笑,斗酒相欢亦孔嘉。”日渐和谐友爱、温馨和睦的社区正带着盈盈笑意,与日渐友爱和谐相遇、和睦温馨相伴……
原标题:暖流来自“社区党群之家”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