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当下的武汉,在持续开放过程中,构建怎样的国际化社区,更好地吸引外籍人士来汉发展,已成为必答题。
2021年5月,武汉启动国际化社区创建工作,今年内,武汉将创建25个国际化社区。
国际化社区创建进展如何?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探访。
协同社会力量
激发创建活力 武汉市联手多方涉外资源,通过引入社会工作机构制定专业服务方案、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成立社区双语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共同打造国际化社区。
汉阳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外籍居民有10人,分别来自巴基斯坦、英国、法国、津巴布韦、喀麦隆等8个国家。
为加快国际化社区建设推进工作,澜菲溪岸社区在居民中招募,建立起86人的翻译志愿者沟通群。针对辖区外籍人士,澜菲溪岸社区实行精准管理,由一名网格员、一名物业人员、一名翻译志愿者进行3对1服务,通过博雅社会组织招募英语水平较高的社工,协助社区对外籍人士进行专项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目前,外籍人士参与社区民主自治,共同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出谋划策。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社区、中国地质大学社区,则紧抓高校单位型社区“师生即居民”的特点,以“校区+社区”共建为切入点,通过双语氛围营造、活动空间打造、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等方式帮助外籍师生居民,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
创新活动内容
丰富创建载体 发扬传统文化,也积极吸纳、学习其他文化。武汉各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外籍人员参加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促进中外文化融合。
江岸区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区下辖平安金融中心、中信泰富大厦等5A级写字楼,壹方购物中心、武汉天地商业街2个高档购物中心,辖区外企多,不乏外籍居民。
“哇,这件汉服我穿上简直太美了!”“几根小草竟然能编出这么多好看的小玩意……”今年中秋节,“新天地国际化社区中秋文化时尚邻里节”启动仪式现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节目让现场中外观众们目不暇接。Garrett来自美国,是新天地社区的居民,兴奋得亲自体验了一把吹糖人,并吹出一只威风的、神气活现的“牛”。现场,还有外籍居民和本土居民共同制作家乡特色美食。
据悉,该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双语民警、下沉党员、楼宇企业等高素质人才,建立起一支国际化多语种志愿者队伍,着眼武汉天地国际化、潮流时尚特点,通过举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搭建社区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开放包容、多元融合、幸福美好的特色国际化社区。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在国际化社区建设过程中,武汉市以需求为导向,关注中外居民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对附近有什么超市、医院、学校还不熟悉。”“社区内应该设置更多双语标识。”近日,新洲区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单位阳逻街翰林社区,特意邀请外籍居民来“挑刺”,为打造国际化社区提建议。
南非籍居民Ammy从事服务行业,希望尽快熟悉生活圈环境。了解到她的需求后,社区工作人员带着Ammy熟悉附近超市、医院、学校等。来自津巴布韦的居民Amanda和Nicola也提到,希望社区内可设置更多双语标识。
记者看到,翰林社区已在辖区内小区门禁、楼栋入口等处强化双语标识,为外籍友人绘制双语15分钟生活圈攻略。此外,还在社区内增设外语角、外籍友人接待室、涉外事务服务岗等服务设施,外籍居民生活方便了很多。
武昌区机安社区,则针对社区居民需求,邀请辖区外语培训机构的外籍志愿者为居民提供英语培训志愿服务,提供中外居民交流机会,促进文化交融。(记者 黄磊 通讯员 张曼舒 朱张桥)
原标题:武汉全力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用国际化社区“链”家,让国际化人才“恋”汉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