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12月1日22时,湖北省十堰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706451人。与2017年同期的47万人相比,过去的4年时间里,十堰志愿者人数增加了近24万。
35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70万活跃的志愿者 一直有这样一群人,在各种公益机构、养老院、社区、乡镇、大街小巷、单位企业,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地处鄂西北的葱茏山壑之间,分布着350万勤劳向上的十堰人。而在这350万人中,有70余万人口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志愿者”。据全国志愿服务记录手机软件“志愿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日22时,湖北省共有登记在册的各类志愿者386.6万人。其中,十堰注册志愿者人数为706451。无论是数量还是开展志愿服务的活跃度,十堰在整个湖北省均位居第一。
据悉,早在2017年12月初,十堰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就已达到47万。这也就意味着,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全市志愿者数量增加了近24万。如果将这些数据平均到每一年,过去4年时间,十堰志愿者的数量在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增长。不仅如此,数字增长的背后,十堰志愿者的活跃度也是全省第一。
志愿者服务站。
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全市共有志愿服务队1312支,志愿服务项目26102个。到了2021年,十堰市已建成以市志愿服务孵化基地为中心,8支志愿服务总队为支点,16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761个志愿服务站(岗)为网点的“一公里志愿服务圈”,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达3947个,涉及文明劝导、文明交通、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项目。
将这些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除了数量在增加,近年来十堰志愿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志愿服务的内容也在根据时代需要不断更新。
政策依托激励嘉许,志愿之花开遍志愿之城 十堰志愿者群体不断壮大且健康发展,归根溯源,离不开相关法律及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支持。
近年来,共青团十堰市委和十堰市志愿者协会大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阵地化建设。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国际志愿者日”“文明交通劝导”等全市性专项志愿者集中行动,常态开展空巢老人慰问照料、残疾人结对帮扶、贫困助学、关爱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社区便民等志愿服务活动,扩展志愿服务领域和市民参与渠道,有效扩大了志愿者组织的影响力和活动覆盖面。
此外,工会、妇联、老龄办、团委、市直机关工委分别成立职工、巾帼、老年、青年、党员志愿服务分会。相关单位相继建立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先后成立扶残助残、义务献血、地震救援、生态环保、文明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援助等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十堰市的志愿者队伍正逐渐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社区志愿者宣传创文知识。
在国家法律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基础上,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氛围在十堰迅速形成。再加上各级单位、企业激励和嘉许政策,志愿服务之风如今已吹得十堰“花开枝散”。一座全新的志愿之城,也随之而生。
2018年8月,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十堰市文明委、市创文指挥部联合印发《十堰市建设“志愿之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把十堰建设成为“志愿之城”,全力打造“一公里志愿服务圈”。
《方案》指出,要建好用好党员志愿者分会、老年志愿者分会、巾帼志愿者分会、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总队等志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在全市迅速掀起建设“志愿之城”热潮。市文明办、市创文办将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与文明县城(城市、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评选挂钩,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办考核重点内容,每月督办检查、每季度测评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依据《十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试行)》追责问责。
到了2019年,全市众多企事业单位也都纷纷出台激励办法,鼓励更多市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市卫健委联合城区多家医院开展星级志愿者评定活动,三星级以上志愿者可免普通挂号费,五星级志愿者可免专家挂号费,三至五星级志愿者在三甲医院每年度可享受一次体检费用优惠政策;多家电影院推出星级志愿者半价甚至免费观影政策;就连城区的湖北医药学院等高校,也纷纷推出政策激励嘉许志愿服务。
2018年印发的《十堰市建设“志愿之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要求,“一公里志愿服务圈”即建成区内每公里都建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每公里内都有志愿服务队伍、每公里内都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确保2018年底,“志愿之城”初具规模;2019年底,“志愿之城”成效渐显;2020年底,全面形成“一公里志愿服务圈”,“志愿之城”形成规模,志愿服务工作领先全国同类城市。
目前,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已实现。“志愿之城”,也已成了十堰的另一个称号。
原标题:湖北十堰: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志愿之花”绚烂绽放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十堰,志愿服务,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