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服务为重点,推进社区治理融合发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深化机制创新。吉林省探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把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效能。全面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建立城市党建联盟2050个,联盟成员单位12197个,创新开展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使各类资源有机联系起来、统筹使用起来。整体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全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平均面积达到828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的占比38。4%;设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在商圈楼宇小区建立网格党建服务站,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出台《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推进“红心物业”建设,打造“红心物业”小区1102个,构建优质高效、群众满意的物业服务管理格局。
激发内生动力。吉林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出台措施加强“三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健全社区“三长”联动机制,统一城市网格体系建设,提升群众参与度。实施“阳光居务”工程,保障群众知情权。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建立健全社区协商目录、议事协商委员会和民主恳谈、听证、议事、咨询、评议机制。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通过社区协商方式,成功解决楼层漏水、圈占车位、噪音污染等问题纠纷1。8万件。
提升治理效能。为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吉林省出台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出社区工作者选任招聘、薪酬待遇、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发展空间等举措。去年以来,全省累计公开招录大学本科以上社区工作人员1800余人。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接诉即办、首问负责制度,方便群众办事。积极推动服务力量下沉,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一日两巡、月巡覆盖”要求,下沉网格入户走访,倾听群众诉求,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够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筑牢和谐之基。吉林省积极构建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强化全省城乡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合,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安全感。着力促进矛盾纠纷在社区有效化解,通过“百姓说事、法官说法”的方式,为居民解决难点问题。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年初以来,全省各地开展民法典宣讲、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2。7万余次,进一步培育居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
弘扬文明新风。规范文明行为,吉林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立完善居民公约,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强化激励措施,印发《关于在全省城乡社区实施“道德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依托社区爱心超市,对居民履行义务、热心公益等情况实行积分奖励。增强文化认同,举办“送演出下基层”活动2000余场,组织开展红色教育进社区等活动,有效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多元参与。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政策支持机制,吉林省印发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资本支持等渠道,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切实为社区治理赋能。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与社区“一对一”“多对一”共建活动,全省160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团体、社工机构等与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各地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团队等方式,开展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活动,有效推进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原标题:社区治理有实招 服务群众见实效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