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省域路径,奋力将基层治理现代化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新时代江苏基层治理开创新局面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7。5%和94。6%。建立完善“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组织体系,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推进小区党建,建立良性互动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治理机制,全省划分为12万个城乡网格、组建30万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
激活能动善治,基层治理基层基础全面夯实。出台加强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开展村(居)务公开和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创设城乡社区组织统计数据“一套表”、党建民生“两本账”、工作事项“三项清单”。丰富“楼宇自治”“院落自治”等“微自治”实践,涌现出“社区提案制”“睦邻议事坊”“掌上云社区”等一大批基层群众自治鲜活案例。
聚焦民生为本,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充分彰显。加强城乡社区服务阵地建设,改扩建项目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省财政每年投入1。05亿元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每百户30平方米标准达标率87。6%。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深化“公益创投”等服务方式,全省每年公益创投资金投入约2。6亿元,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14。75万家,已有近7。93万名持证专业社会工作者和16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一线。强化城乡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推进村书记“专职五级”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化管理。
把准基层治理新形势新任务 以城乡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高效能治理、高品质服务”双轮驱动,注重固本强基、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以主体融合、模式融合、资源融合、方式融合等“四融”为主要特征的江苏基层“融治理”品牌,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常态化治理与应急治理动态衔接的全周期治理机制,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党建引领的“五社联动”机制,有效构建城乡社区多方参与、即时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
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项,聚焦“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优化基层高品质服务,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群众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加强顶层设计和省级数据信息整合,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完善基层数字治理体系,以全面数字化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具有未来引领力的数字社会建设高地。
奋力谱写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崭新篇章 迈进新征程,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以率先实践的丰硕成果,谱写江苏基层治理现代化崭新篇章。
推动党建引领开创新局面,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更加有力。推动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效作为、社会力量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制度不断健全,探索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改革成果。推动基层政权得到新巩固,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加快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更加科学,内部协调和条块联动机制更加顺畅。推动群众自治展现新高度,党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领导制度不断完善,群众自治满意率达到新水平。推动基层服务迈上新台阶,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有效衔接、优质均衡,全省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90%,网格服务管理满意度达到90%,服务供给实现“一次不跑或就近跑一次”。推动智慧治理达到新水平,“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成为基层治理普遍形态,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实现全覆盖。
原标题:江苏:扛起光荣使命 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