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着力建立建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提升能力、优化结构、完善薪酬等方式,不断激发社区工作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基层治理充满活力。目前,南宁市有城市社区工作者4736人,城市社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3.4人,实现了自治区“2022年内达到12人以上”的目标。
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建设适应新时期需求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近年来,南宁市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政策支撑,将《专职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作为《南宁市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的系列方案之一。
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明确专职城市社区工作者7项岗位职责以及数量配备、选聘条件、待遇保障等内容,推动社区工作者各有其岗、各尽其责。同时,推动市、县两级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信息库,实行员额控制、动态调整。目前,超过90%的城市社区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15人以上,25人以上的城市社区有13个。
南宁市还统筹推动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2020年到社区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有35名,90%为本科学历;2022年专题研究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来南宁留南宁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安排党建组织员、专职社区工作者等基层岗位400个。
优化社区工作队伍结构 南宁市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社工专业人才中选拔专职社区工作者,使队伍更年轻、更有能力。通过换届选任、分批转聘和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规范社区工作者招录标准。2021年9月以来,良庆区面向社区选聘116名,面向社会招聘117名;青秀区连续10年面向社会招聘,62%的社区工作者为本科以上学历。
为提升社区工作者整体实力,南宁市多层级、多渠道落实社区工作者培训全覆盖。2018年以来,青秀区投入286万元在广西民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举办培训班,培训社区工作者898人次。市本级投入350万元,以项目化方式探索社区治理及议事协商试点示范建设,累计组织社区工作者培训近500人次,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和议事协商实操能力明显提升。实施社区“金牌主持人”培育计划,培养能够独立发起、召集及主持社区公共议题的社区人才51名。探索线上“社区论坛”,结合线下沙龙活动,组织“金牌主持人”分享经验,共同研究解决社区难点问题。
构建良性发展环境 制度化拓宽职业通道。南宁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专职城市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江南区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优先选聘5名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的社区书记、主任到事业单位任职。
多样化完善薪酬体系。2015年以来,南宁市按照“每两年增资一次”的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各城区、开发区累计投入2.47亿元落实专职城市社区工作者待遇。
示范性典型激发创业激情。深入挖掘、推广社区治理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宣传报道优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先进个人。在全市范围印发文件,推广青秀区新竹街道新竹社区建立的物业管理新模式等优秀工作法。
引导多方参与社区治理 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1.8万余人,11个民族聚居。为解决物业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社区召集党员志愿者、小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共同协商,形成了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说事议事的“逢四说事”工作法。
根据“逢四说事”工作法,说事常任理事会由街道包点干部、社区工作者、辖区单位代表、党员群众代表等组成,说事内容围绕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文明和谐、矛盾纠纷、班子建设6个方面,按照分类理事、集中说事、合力办事、问效评事四步走,有序引导民主自治。
南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有了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引导,各社区逐步探索形成了多种群众自治及协商议事方式。
“老友议事会”工作法通过在小区各楼栋、单元选出比较有威望、深得居民信任的议事代表,经过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再由社区组织各方协商解决。南宁市民政局投入专项资金、引进专业团队,对专职社区工作者和“老友议事会”代表进行议事规则培训,提高议事效率、提升议事效果。通过持续、规范、高效的议事,以往居民会议无序争吵和议而不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得到了保障,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等工作顺利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市将继续强化部门联合,完善体制机制,持续破解社区工作者“引不进、育不强、管不好、留不住”等问题,推动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安忠芳)
原标题:广西南宁建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基层治理添活力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南宁,社区工作者,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