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山东滨州:选育激管 全面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时间:2022-05-30 来源:中国社区报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以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为导向,深挖社区治理人才资源禀赋,从制度建设入手,以激励培育为基调,围绕“全面调研、建章立制、赋能培训”等内容,通过内培外引,专业带动,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方位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全方位调查研究坚持“精准把脉”

  滨城区民政局围绕近年来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成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通过“望闻问切”,对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进行了系统调研,根据社区规模、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居民构成、辖区单位数量等因素,按照每300?~?400户配备1人、每个社区不少于5人的标准核定全区城市社区工作者总数948人,并以此组织配备,为后期的选人、育人、管人奠定工作基础。

  为改善服务环境,社区原则上不再设立“一站式”大厅,改为开放式受理前台,实行全开放服务模式,打破“围栏”,与办事群众面对面交流。对正在新建或者改扩建的社区,提倡不建服务柜台;已有服务柜台的,可因地制宜加以改造,设置“综合社工”服务岗位,打破分部门分条线服务的模式。为解决社区工作条块壁垒明显、办事效率低等问题,滨城区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综合社工”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工作者从“一岗制”转变为“综合制”,让居民享受到“零距离”的服务。

  全角度建章立制推行“对症下药”

  滨城区民政局联合滨城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以《滨城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为基础,制定《关于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完善统一的保障制度,倾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结构合理并具有滨城特色的复合型专业化“综合社工”队伍。

  根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社区协助工作事项》《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三张清单,梳理制定“综合社工”的具体服务事项,制定服务清单,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强化首问负责、即时办结、承诺办理、错时上班等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群众信息反馈、督查通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确保“综合社工”服务模式顺畅运转。

  创新服务方式,打破社区工作者“一人一岗”“条块分割”的传统服务模式。通过业务培训、经验转化等方式,实现社区工作者“全岗通”。每天由2名“综合社工”在大厅坐班,居民到社区,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简单的业务随时办结,复杂的业务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杜绝居民办事“跑空趟”现象。

  全维度落实待遇保障“开出良方”

  制定《滨城区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实施办法》《滨城区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等文件,从管理制度的守正创新中淬炼队伍能力。通过面向社区专项招录、社会公开招录、应届毕业生遴选等方式先后招录社区工作者269名,从入口上“引来人”;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从能力上“培养人”;按照“平时考核+年度测评”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从“奖惩并重”上“管住人”。

  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根据社区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事务,把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社区正职、社区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实行等级管理,各岗位按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设置相应等级。社区正职为7~18级,社区副职为4~15级,一般工作人员为1~12级。每一等级对应相应系数确定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并逐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做到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能随着工作年限、岗位、能力素质的提升,提升待遇,为推进基层建设夯实人员薪酬制度保障。

  全层面赋能培训实施“未病先治”

  滨城区定期安排社区工作者轮岗交流、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其履行职责、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建立统分结合、层次分明的培训体系,采取专家授课、典型示范、经验介绍、政策辅导等多种方式,培养社区工作者队伍。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拓宽社区工作者培训渠道,聘请社区治理领域的专家、教授为滨城区社区治理提供“长期、固定、有效”的人才培训支持。

  滨城区以“四全”举措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聚焦“选育激管”,通过建章立制、赋能培训、提薪留人等手段,从源头上破解社区工作者“引不进、育不强、管不好、留不住”等问题,培养了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立足新起点,滨城区将继续完善社区工作者人才吸引、评价、激励、使用机制,努力营造优胜劣汰的良好用人环境,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提供坚强的队伍保证。

  原标题:选育激管 全面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工作者,队伍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