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出席吹风会,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的举措,要求全面落实低保扩围,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口等纳入低保。民政部将如何做好贯彻落实?
刘喜堂介绍,民政部将指导地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大低保政策落实力度。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低保扩围增效要求,民政部在完善低保制度方面有一些创新,比如,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核算家庭收入时按规定适当扣减刚性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对实现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给予半年到一年的渐退期等。这些创新是低保扩围增效的政策依据。民政部将指导地方进一步细化实化这些创新举措,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是加强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就需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这次阶段性扩大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覆盖范围,也涉及低保边缘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是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1.5倍,有的地方将收入标准放宽至2倍,同时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家庭。这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去年下半年才正式开始,目前全国民政系统认定了570多万低保边缘人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切实做好急难临时救助工作。民政部将重点指导地方全面落实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临时救助政策。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同时,还要加强急难临时救助政策与人社部门就业政策、失业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四是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推进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设置社会救助窗口,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加强主动发现、主动摸排,把无力申请或不知怎么申请救助的困难群众找出来,协助其申请救助。同时,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公布并及时更新3700多个热线电话。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全流程线上办理,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受疫情灾情等影响,今年困难群众有可能增多。刘喜堂表示,民政部将重点从动态监测和综合帮扶两个方面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更多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收录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员和支出型困难群众等,还将把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同时,拓展平台功能应用,加强与教育、人社、医保、住建、卫生健康、应急、乡村振兴、总工会、残联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比对,针对重病、残疾、失业、就学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所谓综合帮扶,就是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针对不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政策,建立救助圈层,及时给予针对性救助帮扶,生活有困难的给予低保或临时救助,生病了有医疗救助,上学有困难有教育救助,住房有困难有住房救助,形成分层分类、综合救助格局。通过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救助资源、凝聚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有力、更可持续的兜底保障。
刘喜堂还介绍了向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工作进展情况。他说,民政部、财政部认真落实国务院部署,很快制发通知,做了全面部署安排。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各地均及时制定方案,综合考虑困难群众需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疫情影响等因素制定发放标准,并筹集资金、组织发放。目前,全国有17个省份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各地已经累计为4018万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增发补贴80.8亿元,占应发放困难群众总数的90%,预计这项工作8月底将全面完成,发放资金总额预计接近100亿元。
刘喜堂在吹风会上表示,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资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今年安排补助资金1546.8亿元,比去年增加70.6亿元,地方财政也都相应加大了投入。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等社会救助资金没有问题。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困难群众,社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