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最基层的党员、社区工作者,已经13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每次都感到巨大鼓舞和激励。我将用心用情做好社区工作,当好居民群众的服务员。”谈及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感受,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丹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从20多岁风华正茂,到70多岁年逾古稀,一直扎根基层为社区居民服务。她说,扎根社区50年,自己对军门社区的感情已经超越一份工作。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得把居民的琐事、难事、烦心事,件件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办。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在我国,像林丹这样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超过400万人。他们坚守基层阵地,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有一座6层高、总建筑面积近7500平方米的建筑。从0至3岁托幼到老年日托,从社区卫生服务站到“西湖书房”,居民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养老、文体、教育等全链条式的民生服务,体会到“家门口的幸福”。
西湖区民政局副局长顾余丹告诉记者,西湖区围绕群众生活需求,因地制宜,打造“10分钟民生服务圈”,增强了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成功入围“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
西湖区的实践,是十年来我国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56.7万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由82%提升到100%全覆盖、农村覆盖率由31.8%提升到79.5%,分别增长18个、47.7个百分点。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不断增强,抽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87.6%。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举措。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城厢镇震东社区所辖的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搬迁规模最大、搬迁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18年底,58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423人告别石漠化山区,入住震东集中安置区。
“针对疫情期间搬迁群众就业难等问题,我们创新就业服务模式,通过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有效盘活了社区就业资源,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2020年至今,共送工828批6.63万多人次。”震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说。震东社区创新开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正是因她而得名。
像震东集中安置区一样,全国3.5万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着力完善治理架构、提升治理能力,助力960多万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让安置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乡社区是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场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主战场和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值守、买药送菜、清洁消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400多万城乡社区工作者坚守在65万个城乡社区,在防控一线拼搏奉献,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阵地。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贯穿社区治理提质升级的一条红线。目前村(社区)“一肩挑”比例达到95.6%和93.9%,比换届前提高了29.5个和30.2个百分点,基层党组织日益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提供了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赵胜豪 标签: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