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关爱圈工作机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金龙镇街道友好社区在探索推进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相结合,鼓励老年人继续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有力抓手。友好社区老友关爱圈自2006年成立以来,坚持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宗旨,倡导邻里守望、邻里互助。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老友关爱圈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已成为社区探索构建互助养老模式,推动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
近年来,友好社区结合常住居民老年人不断增加,社区治理主体发生变化的新特点,赋予老友关爱圈新的内涵,以积分兑换的形式吸引“圈友”参与到矛盾调处、基层自治、基层民主、文化体育事业等工作中,充当社区治理的主力军,逐渐探索出了符合社区实际的治理新路径,解开了社区治理“新密码”。
巧解“方程式”,助力纠纷多元化解 社区通过推动“三官一律”(驻社区检察官、法官、警官、律师)专业法律服务队伍与社区调解委员会、平安志愿者、“乡邻”调解队、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主体力量“进圈”,让专业法律服务队伍与贴近居民、熟悉民情、有威信的离退休老干部调解队伍在圈内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把社区多元调解的主体“圈”在一起,联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运用解方程的思维,同理类比,逆向推理,给调解力量“做加法”壮大调解队伍,实现调解方式“做乘法”集思广益破解难题,让矛盾纠纷“做减法”抓早抓小化解纠纷,使不稳定因素“做除法”逐步消除隐患。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将矛盾化繁为简,以解答“方程式”的方式破解治理难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2024年,社区依托多元调解队伍,化解各类纠纷40余件。
活用“好帮手”,助力自治能力提升 社区将老友关爱圈融入社区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中,依托“圈友”开展治安巡逻、隐患线索收集、平安法治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通过推行“圈友积分制”,建立《老友关爱圈积分管理办法》,给参加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队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圈友”积分,并定期兑换礼品,吸引“圈友”积极加入社区楼栋长队伍、义务联防队、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禁毒志愿服务队、反诈宣传小分队、“五老”志愿服务队等治安联防和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并开展工作。圈内积分调动了“圈友”的积极性,成功让居民走出家门,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特别是让空闲时间较多、关心支持社区事业的老年人,成为维护社区治安、提升自治能力的“好帮手”。
紧抓“微协商”,助力民主作用发挥 社区将老友关爱圈融入社区民主议事、民主协商工作中,让“圈友”作为民主议事、征集民意的主体,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搭建以辖区老年人为主的居民议事平台,并积极吸纳辖区居民代表、妇女议事代表、民情恳谈议事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等社区民主协商主体成员进圈,在圈内开展民主议事,反映民生诉求,传递百姓心声。社区还依托老友关爱圈,建立“家长里短微园地”民主议事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老友说事”主题讨论,让居民主动参与议事协商,为社区建设和克拉玛依城市发展献计献策,打造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2024年,友好社区先后组织召开民主协商议事和意见征集会议10余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20余件,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精选“领头雁”,助力文体焕发活力 社区党总支结合辖区老党员多、文艺骨干多等特点,让老党员在圈内做“领头雁”,带动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生活中,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合力推进的方式,依托社区“银辉驿站”服务阵地,挖掘离退休干部专业人才,聘请具有专长的老同志担任文艺、体育项目导师,以社区老年人为骨干成员,组建各类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国风国学和弘扬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务社会,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温馨愉快的老年生活。2024年,社区老友关爱圈牵头成功举办了庆“七一”红歌会、庆“八一”纳凉晚会、老友健步走等文化体育活动20余场次,成功开展“寻味中国年”“遇见非遗扎染”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3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友好社区将不断完善老友关爱圈工作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圈内事务民主决策议事机制,进一步拓宽老友关爱圈积分兑换渠道,探索依托信息化平台推动老友关爱圈工作提质增效,促进老友关爱圈工作机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邵军维)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互助养老,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