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河北:志愿服务让博物馆文化惠及千家万户

时间:2023-01-10 来源:河北日报
  日前,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公布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者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结果,发布典型案例80项。河北省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者服务项目案例》和邯郸市博物馆《邯郸志愿者“流动博物馆”服务项目案例》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典型案例。走基层、办巡展,守护文化根脉、赓续红色基因,如今,河北各地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百花齐放”,他们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让博物馆文化惠及千家万户,为河北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守护文化根脉

  传递志愿服务精神


  隆冬腊月,天寒地冻,但河北博物院文化服务的热情依然高涨。日前,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再次走出馆舍,开展“精品文物 璀璨国宝”巡展活动,为基层群众、学校师生送去了别开生面的国宝课程。

  “精品文物 璀璨国宝”巡展活动精选长信宫灯、金缕玉衣等“国宝”文物,讲述地域历史文化。巡展现场,河北博物院志愿服务队员、副研究馆员张燕霞,拿出长信宫灯等文物仿制品,现场演示拆解组装,并邀请大家亲手触摸长信宫灯、点燃铜羊尊灯,让大家通过仿制品感受“国宝”文物的设计之巧、做工之精。

  为高效开展惠民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河北博物院组建了专门的“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于企业、机关、部队、校园、乡村,讲述燕赵大地的沧桑变迁,打开了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一扇门。志愿服务人员也通过一次次走访,一场场巡展,不断擦亮河北文化名片,为历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贡献着力量。

  为进一步激发弱势群体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习文物知识、感受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将目光投向服刑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为他们送上了温暖的文化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以惠及更多公众为目标,河北博物院志愿服务不断利用云端积极呈现,形成了“国宝·云约会”“特展·云约会”“民俗·云课堂”“文物·云课堂”“展览·云导览”等5项系列化云端教育体系。“创新传播、拓展服务,河北博物院平均每年推出社教活动数百场,以高品质、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刘卫华介绍,目前,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项目已累计开展1300余场,服务公众近10万人。

  同样,邯郸市博物馆也专门成立了“流动博物馆”宣传服务小分队,志愿者们以“走进大千世界,把博物馆办在百姓家门口”为服务目标,切实扩大文化场馆的服务广度,让更多的观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邯郸志愿者‘流动博物馆’服务项目自2014年5月启动以来,通过展板介绍、课件讲座、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先后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宣传历史文化,累计服务社会观众10余万人次,线上服务观众500万人次。”邯郸市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李艳军介绍说。

  赓续红色基因

  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红色文化铭记着革命先烈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探索与收获,彰显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气质。记者了解到,河北省不少博物馆还将志愿服务与红色文化相结合,让公众从中感受红色基因的薪火传承。

  在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者服务项目中,“歌声中的峥嵘岁月”和“光辉的旗帜 血染的风采”两大红色主题巡讲,分别讲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二小放牛郞》等5首经典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诞生历程,及李大钊、赵云霄等6位河北籍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主题巡讲以讲述为主,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让聆听者们在经典歌曲旋律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英烈事迹中感悟精神、接受洗礼。

  “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者服务项目还积极加强与各类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建,并根据合作方的具体要求开展定制文化服务,如与不同机关单位、学校等的党团组织合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刘卫华说,通过为各类社会团体提供革命主题教育服务,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文化要想深入人心,需要让观众沉浸其中。郑霖是邯郸市博物馆一名志愿者讲解员,依托邯郸当地丰厚的革命史料,并结合建党、建军等重要节日,他多次深入军营、社区讲解英烈故事。在讲解左权等英烈故事的过程中,他以情景展现的方式,艺术化演绎英烈们的家国情怀,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感,现场观众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传”下去。

  “在弘扬红色精神,讲好历史故事和革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观众调查,满足各类观众需求,更新展览内容及形式设计,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流动展览。”李艳军说,围绕博物馆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他们在流动展览中还增加了红色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活动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宣传和精准服务活动,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打造服务团队

  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近年来,河北省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博物馆志愿服务在弥补专职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也给热心文博事业的公众提供了一个走进博物馆、学习文博知识的机会,架起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以河北博物院“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为例,服务队以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专职讲解员为主体,以河北博物院志愿者为辅助,队伍成员百余人。他们普遍具有多年的讲解服务、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经验,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专业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传统文化惠万民”志愿服务队已成为一支高素质、有经验的成熟团队。

  不过,对个人而言,要想进入志愿服务队,并非易事。河北博物院志愿者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龚蕊介绍,河北博物院志愿者有一整套详细的管理制度,从发布招聘启事到最终确定入选人员,中间要经过层层选拔,而后要进行培训,了解博物馆基础知识、文物知识、展览情况、讲解礼仪、博物馆消防安全知识和相关制度。通过系统培训,逐步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和岗位技能,为开展志愿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推进成人志愿者服务工作过程中,河北省还持续推进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倾力打造文化服务精品项目,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声音、展示河北风采,激发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邯郸市博物馆小讲解员培训班成立于2006年,已招募15届,目前在册人数约400人。年龄涵盖9至19岁。”邯郸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李建欣介绍,小讲解员开展志愿服务,同样需要过硬本领,他们在经过初步招募、考核筛选、业务培训、现场讲解后,才能正式成为“邯郸市博物馆小志愿者团队”的成员。在这里,小讲解员获得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开阔视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更加了解文物知识,深刻触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记者了解到,除志愿培训外,河北省很多博物馆还会组织志愿者活动,如专家讲座、馆际交流学习、志愿者沙龙等,不断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河北,志愿服务,博物馆文化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