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山东郯城:“志愿红”群众“微心愿” 让文明之光触手可及

时间:2023-07-11 来源:中国社区网
  “志愿者们又来帮着打扫卫生、收拾屋子了,真是谢谢这些孩子们,隔三岔五就来看看我。”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杨集镇杨集社区寺东村的李奶奶说道。

  “天气热了,老人想剪个头发,但是腿脚不便又不好出门,我就在村里的志愿服务点单群里留言,想让村里的理发师给老人理理发。当天村里就安排了几名志愿者来家里,不仅给老人理了发,还把家里的床单被套洗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连门口的小花园也给收拾了一遍。虽然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我心里依然很感动。”远在宁波务工的张先生说,志愿者们的贴心、暖心的服务让他们很安心、放心。

  近年来,郯城县杨集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新方式为主线,创新工作模式、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服务精神,聚焦“五为”志愿服务,开展深入、细致、贴心、温暖的关爱和帮助,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量身定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菜单,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让志愿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点”上、干到群众“心”里,真正把温暖送下去、服务提上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涌”出不竭动力,翻出最美“浪花”,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

  郯城县杨集镇创新打造“琴书艺术团”,是由民间琴书艺人吴绍君、赵玉侠为首的戏曲爱好者组建而成。“琴书艺术团”成员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指导,都是来自民间的老艺人、曲艺爱好者,他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广泛开展“送戏上门”志愿服务活动。

  杨集镇以百姓心为心、为百姓事谋事,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起镇、社区、村、家庭四级志愿服务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开展义诊服务、文化巡演进村居等多领域、多层次志愿服务。

  积极引导全镇文化文艺工作者、医生、退休老干部、律师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实现志愿服务常常有、公益活动周周办、重点帮扶月月去,打造零距离志愿服务,40支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教育、安全排查、关爱青少年和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受益群众6余万人次,刷新了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形成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同心圆”。

  打造精准化的志愿服务“点”

  “有了这样的服务站点真是方便,对我们老百姓的帮助非常大,我们岁数都大了,有些法治知识,我们边学边忘,到用的时候又想不起来,这回好了,经常有志愿者来给我们解决法律疑惑,我们不用出门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在郯城县杨集镇寺东村的“爱心小屋”,现场一位刚被法律援助志愿者审核把关完合作社入社合同的张大娘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在疫情防控期间,核酸采样亭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疫情不断好转,这些采样亭闲置了下来。为了让这些闲置的设施继续为村民服务,郯城县杨集镇积极探索各种方式,将这些采样亭变身为不同的便民服务点。其中,杨集社区寺东村的核酸小屋“变身”成为“爱心小屋”。

  小屋不大,爱心满满,屋内设有书架,摆有各类公益杂志、书籍、健康知识等刊物,墙上挂着讲课用的书写板,方便开展爱心讲堂使用,屋内还设有饮水机、医药箱、工具箱等物品,为居民提供代配药、法律咨询、加梯咨询等多项为民服务,大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我们结合群众需求,通过充分发挥志愿者和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以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公共广场、超市门口、集市等群众聚集区,设置爱心小屋、充电驿站、雷峰亭等志愿服务站点,持续在群众身边汇合志愿服务力量,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做实家门口服务。”杨集镇宣传负责人说道。

  打造接地气的志愿宣讲“家庭站”

  在党的创新理论向基层群众延伸的实践中,郯城县杨集镇积极探索打造群众身边的宣讲阵地,在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以文明实践“家庭站”+“微宣讲”的模式,用生动朴实的“乡音土话”讲解“家国大事”、“农家小事”,把“理论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让学习教育变得更接地气、更有滋味,着力打通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文明实践家庭站”评选坚持“镇村支持、群众认可”的思路,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美丽庭院户、非遗传承人等家庭为中心户,坚持正向引导,发挥贴近群众、热情亲和、形式灵活的优势,真正实现“三五个人就能聊聊,十来张板凳就能宣讲”,设立各具特色、不同类别的“家庭站”,常态化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杨集镇着力打造“宣讲小院”8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家庭宣讲站)22处,累计开展“讲故事、学理论”等宣讲活动16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3000余人,“家庭站”让学习从云端走到群众的身边,宣讲阵地搬到群众的家门口。

  点亮特色化的志愿微“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事关民生福祉。杨集镇按照共建共享、服务大局的整体思路,结合移风易俗和“五为”志愿服务,不断深化拓展“为老”志愿服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不断发扬尊老爱老的文明风尚。

  杨集镇立足实际,深入开展调研,从农村老年人最迫切需求的助餐服务开始,靠“小餐桌”解决了“大问题”,采取多种模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解决了单一模式的局限性,开辟了村级养老的新路径,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杨集镇锚定需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以孝文化进村居为抓手,通过入户走访、现场征询、党群座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意见,整合优质服务资源,创新搭建志愿服务综合体,创办“幸福小院”,开展一系列惠民利民工作,推进“孝文化”进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扶弱、爱幼的优良传统,将党的温暖送进老百姓的心里。

  杨集镇还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组织开展“爱心义剪”“孝老爱亲饺子宴”“您的银丝我的牵挂”“做您一天的儿女”“长者智能手机培训”等志愿服务,并组织联建单位深入村居,广泛为老年人讲解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反诈骗等知识,形成助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为老年人幸福安全生活保驾护航。

  志愿服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弘扬,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杨集镇将继续凝聚群众力量,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叫响志愿服务品牌、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创新信用积分兑换为抓手,广泛开展“五为”志愿服务,促使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广大群众竞相追逐的文明之光,内化为乡镇品格,汇聚成推动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作者:宋法强)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