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人人参与 人人实践 “共享”家园,打造社区治理好风景

时间:2024-07-26 来源: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
  从共享书屋到共享头盔,这些由居民捐赠的物品通过共享的方式,让文明“流动”起来;在社区角角落落,一个个“共享花园”,让居民实现推窗见绿的花园梦;一个“共享维修铺”开张13年,这背后是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爱心接力。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从共享物品到共享服务再到共享空间,各社区探索共享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撬动多方治理资源,打造基层社区好风景。

  共享物品 闲物不“闲”

  “家园善”传递小温暖


  在潘火街道投创工业社区东辰网格驿站,有一面特别的共享头盔墙,墙上和柜子里放置了30顶共享头盔。如有需要,只需要登记相关信息就可以随借随用。自去年11月启用以来,这里的共享头盔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是外卖小哥姜涛自行捐赠的,社区网格员定期对头盔进行检查和消杀。

  在这个网格驿站,不光有共享头盔,还有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每天的“生意”不错。东辰夜市微网格员李钦告诉记者,后续他们将适时增加共享雨披、共享手套、共享护膝等,方便这一带的新就业群体。

  “我们社区这个‘百宝箱’很方便,要用到的工具,基本上这里都有。”荣安香园一期居民徐丽口中的“百宝箱”位于香园社区居民会客厅的“共享工具间”。不足10平米的工具,却是“五脏俱全”,除了有电锯、电钻、切割机等20余种生活用具,还有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口罩等医务用品。这些共享物品除了一部分由社区及物业提供,大多数来自居民捐赠。

  在共享工具间,居民不光能借到称心的工具,还能预约维修师傅。“我平常就喜欢修修补补,居民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这是热心居民赵和军的承诺。

  从共享书屋到共享头盔再到共享工具间,这些物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小小物品,实现了大大价值,让文明“流动”起来,让“家园善”传递小温暖。

  共享服务,帮扶邻里

  “家园爱”滋养小幸福


  相比全新亮相的“共享工具间”,位于东南社区的“老颜维修铺”已经开张13年了。维修铺主人是74岁的热心居民颜福仁,他将自家车棚改造成“维修铺”,每天7时准时“开张”,免费帮周边居民维修电风扇、电水壶等。碰到高龄或残疾居民,他还提供上门服务。

  这些年,颜师傅的维修范围越来越广,在他手上“复活”的老旧电风扇就有四五百台。一个小小的维修铺,却牵起了邻里温情。老人的善举,还带动了一群年轻人。今年3月,宁波轨道交通智慧运营分公司“六边形”志愿服务队和东南社区签订志愿服务合作协议,他们想给颜师傅“搭把手”。

  居民需要维修找颜师傅,而社区的一群“大孩子”每天最惦念的是他们73岁的“共享妈妈”周志利。在东南社区,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一群智力残疾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但智商却停留在四五岁。东南社区2010年成立阳光家园以后,周志利就成了他们的“舞蹈奶奶”。她从生活技能着手,教他们穿衣、梳头、舞蹈、画画,努力让他们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舞蹈奶奶”有些跳不动了,但她却说,“我放心不下他们”。幸运的是,有志愿者接过了她的接力棒,他们一起张罗着为这群“大孩子”策划活动。第一次坐公交,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逛超市,在志愿者和共建单位的助力下,他们实现了人生中的很多个“第一次”。

  王家弄社区有个“针线传情”共享缝纫社,10名巧手阿姨凭手艺“圈粉”。她们定期为居民提供缝纫、修补等公益服务;在金谷社区,有一群“带娃阿婆”,依托“共享课堂”,通过宁波话教学等,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宁波 。

  13年义务帮居民维修的老颜,14年陪伴“大孩子”的“舞蹈奶奶”,他们用一言一行,书写着“家园爱”的幸福模样。而他们身后,是一群人带动另一群人的爱心接力,是“爱心宁波”这片土地文明基因的滋养。

  共享空间 蝶变新生

  “家园美”创造小美好


  在海璟园社区,藏着一个“乐业前璟”全领域共富基地,将就业创业帮扶和共享经济有效融合,让社区闲置空间“活”起来。其中共享厨房是社区联合爱心企业欧琳集团打造的共富项目,帮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创业,目前已孵化培育“张姐私房点心”“玲儿烘焙”“有福面包”等品牌,日均营业额超过500元。

  共享厨房主理人张月平是一位“80后”全职妈妈,靠着一款手工鲜肉包“出圈”,打开了社区早餐团购的销路,还带动了辖区的一群手作达人。她们一起在共享厨房制作清凉美食,服务友好街区的新就业群体。

  来自共享厨房的美食,还会分享给共享办公室的创业青年们,他们的梦想都从这里起步。共享办公室可提供办公设施、网络接入、会议空间等基础设施,并引入导师制度、创业培训、资源对接等增值服务,为辖区青年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支持体系。与此同时,这些共享创客为社区提供公益反哺,实现“双向奔赴”。

  每天清晨,雅苑社区花园主理人沈甬民都习惯去共享花园转一转,养护花木,再拍个美图晒朋友圈。这个200平米的共享花园位于江南春晓,两年前由居民众筹1.4万元打造,如今成了社区的网红打卡点。每年的“文明答谢季”,志愿者以鲜花相赠,为居民送上独一无二的“温暖限定”。

  这段时间,位于殷家花园小区的“共享楼道”格外热闹,社区推出了“一刻钟共享课程”,一群达人居民在家门口“开课”,有藤编工艺、八段锦、书香悦读等,覆盖全年龄段的居民需求。“家门口就来享受文化服务,交关赞!”居民忻阿五现在已经成了八段锦的“常客”。

  曾经脏乱差的闲置空间被打造成了居民建、居民管、居民用的文明阵地。共享空间有了,一群志愿者站出来,让空间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构建“生人”变“熟人”、“陌邻”变“睦邻”的新型邻里关系。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社区治理,为民服务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