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湖北武汉:志愿服务让社区“改头换面”

时间:2025-01-03 来源:中国志愿
  “江欣苑一开始可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渔网、锄头堆满楼道,鸡、鸭四处‘溜达’……”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由渔业村“撤村建居”的社区。村民们初到江欣苑,还带来了昔日的生产工具、家禽家畜,一时间,处处臭气熏天,居民怨声载道,邻里纠纷不断。人虽然住进来了,心却没有找到安放的地方。如何让村民安心、安居?志愿服务能发挥什么作用?

  近年来,汉阳区委、区政府不断探索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数字化管理等方式,不断改善社区环境、促进居民就业创业,让江欣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45支“红马甲”队伍,让幸福触手可及

  “105栋1单元1楼电箱有一处电线绝缘皮出现破损,裸露出金属丝,周围抓紧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居民注意安全。”“敲警钟”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德万打电话请物业工程来处理,并敦促物业要定期检查小区公共区域的电路。每天晚上7点,总会有一群“红马甲”穿梭在小区,这是“敲警钟”志愿服务队在日常巡查楼道。为更及时、更全面排查社区安全隐患成立的“敲警钟”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定期排查辖区用电用气安全隐患、妥善处理矛盾纠纷33起。
  志愿者通过“小区遍访”行动,走访入户收集社情民意。

  “大娘,这块种菜会引来很多蚊虫……”“岔巴子”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上门宣传活动,劝导居民不要在小区绿地种菜。“岔巴子”来源于武汉方言,意思是爱管闲事,什么都喜欢去“岔几句”的人。由于江欣苑小区属老旧型还建小区,不少居民在房前屋后的边角毁绿种菜、乱搭乱盖,“岔巴子”志愿服务队多次上门劝阻,效果甚微。方法不对,换个思路。江欣苑社区通过联合共建单位资源,打造出“我的花园我做主”共享花园,以花为媒,连接邻里,舒润身心,打造成药草花园、蔬果花园等特色花园,为居民创造能参与、可品尝、促交流、留记忆,共享美好的可持续户外空间环境,面积共达7000多平方米,志愿者也鼓励居民认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做好后期维护,创造可持续户外空间环境。

志愿者上门为老人送菜。

  江欣苑社区户籍人口14657名,租住人口6579名,现有志愿者超过9000人,志愿服务队45支,持续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针对城中村改造、社区人口构成复杂等问题,志愿者们有效参与到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激化、不上交,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数字赋能“阳小驿”,外卖小哥变身“城市卫士”

  “平日里感受‘阳小驿’的温暖,24小时为我们开放,随时都能取暖、休息,这点小事是举手之劳。”外卖小哥李万顺说。一天凌晨1点半,李万顺在前往江欣苑社区一家烧烤店取餐的路上,发现附近的垃圾桶燃起了火,他立即去临街商铺借灭火器,很快就将火势扑灭,第二天便将情况报给社区。近年来,140个“阳小驿”阵地在汉阳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外卖小哥充分发挥自身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职业特点,成为服务市民群众的“微探头”,他们积极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安全隐患上报等工作,实现深化社区治理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

  汉阳区以社区为志愿服务主阵地,将便民服务点、户外工作者驿站打造为线下志愿服务点,并依托“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进行志愿服务精细化管理,以数字化建设为支撑,实现志愿服务站点可视化。志愿者、居民动动手指即可了解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站点的准确位置等相关信息。这一举措为社区治理编织志愿服务密网,创造志愿服务工作新生态作出了贡献。

  宝妈绣梦成真,社区运动热翻天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我还在创业中认识不少新伙伴,受益颇多。”社区居民严丽是一名宝妈,在社区非遗传承园跟随志愿者老师已经学习6年汉绣,她从零基础开始,从学穿针、练针法,到独立完成一件绣品,再到成功考取助理工艺美术师,成为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的一名职员。以“汉绣”非遗文化传承为核心,“巧娘女工坊”“绣出人生,绣出精彩”等围绕女性创业就业塑造的传统非遗志愿服务项目带领辖区居民就业创业,已解决失业再就业人员3105人。

  “做心肺耐力测试的请拿着表格到门口这里排队,可以先去测肺活量,那里人少一些。”江欣苑运动健康中心的测试区域人声鼎沸,负责测试的志愿者正在现场协调秩序。放眼望去,每一个测试仪器前都排满了等待测试的居民。居民通过身份证领卡免费体检体测,系统会自动生成运动处方指导方案,居民就可以“照方抓药”选择肌肉耐力、律动放松等适合自己的锻炼器械和运动方案,让运动更科学更方便。

  整洁的街道、翠绿的树木,居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如今,再次踏入江欣苑社区,昔日那渔网、锄头堆满楼道,鸡鸭四处“溜达”的景象早已成了遥远的记忆。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志愿服务,社区治理
精彩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