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需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创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机制,强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成为志愿服务主体,营造出“志愿服务为人人,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浓厚氛围,绘就志愿服务西秀“新画卷”。目前,全区有志愿服务项目8千余个,志愿者14.6万余名,志愿服务总时长635万小时。
基地联用“动”起来 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主阵地,升级拓展志愿服务阵地,力争把志愿服务活动场所建在家门口。目前,全区有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是深入挖掘具有特色教育功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地实践中心、文化博物馆等阵地,授牌命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拓展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共享阵地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开展党史、军史、地方历史文化教育活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活”起来。如,2019年,西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退役军人事务局号召全区1066名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同时授予西秀区军地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称号。一方面为全区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生活帮助等志愿服务,帮助退役军人融入社会,提升生活水平,实现互帮互助。另一方面,退役军人志愿者依托西秀区军地实践基地开展“学党史·忆军史”宣讲,并深入农村、学校、企业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疫情防控卡点值守、困难群众走访帮扶、活动赛事秩序维护等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带领退役军人回馈社会。二是积极响应省、市号召,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按照“入壳、孵化、出壳”的流程,为入驻志愿服务团队量身培育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暖民的志愿服务项目。坚持“应吸尽吸,应育尽育”原则,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宣传动员志愿服务团体积极入驻孵化基地,邀请省、市、区专家导师和省、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成立“孵化导师团”,采取“专业知识室内教学+外出观摩学习+实战演练”的方式,全方位指导培育志愿服务团体和项目,建立“项目评比+全程跟踪”打分考核机制,孵化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
目前,首批入驻基地志愿服务团体19家,覆盖理论宣传、扶老助残、生态环保等各领域,“孵化导师团”有12名专家导师,指导完善志愿服务项目80余个。其中推荐“蜡出我的真心·染出你的幸福”参与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获得银奖。
资金联筹“用”起来
在贵州省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通过上级匹配资金注入、“文明集市”现场捐赠、常态化社会募捐等方式,打造文明实践资金“蓄水池”与“活源泉”。组织工信、税务、住建、商投等部门在行业领域广泛宣传基金价值,协调税务部门为捐赠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正向激励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工作体系。同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规范基金使用。目前,共筹集基金150万余元,已使用100万余元基金,用于阵地打造升级、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和保障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在“文明实践基金”的有力注入下,文明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不断扩展,渗透力得到增强。一是聚焦阵地优化升级。不断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定位,为群众打造阅读、文体、科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立高效的奖励回馈机制,通过“志愿西秀·文明有礼”小程序积分兑换商城,增强群众对文明实践的认同感、参与感。二是聚焦培育优秀项目。培育“干部认亲 关爱暖心”“学党史·忆军史”“椿萱亲子读书会”“明屯嬢嬢”等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让优秀的志愿服务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比,在创新中不断焕发文明实践活力。三是聚焦丰富实践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城乡环境治理、宜居乡村创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关心、支持、帮助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举办“3·5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节日·四月八暨HI西秀嘉年华”等,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服务联动“乐”起来
坚持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为根本,搭建“大众参与”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形成“志愿者精准服务—服务成效明显—服务力量汇聚再服务”的良性循环。一是服务理论宣讲树新风。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的理念,结合地域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培育出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宣讲志愿服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针对少数年龄较大且普通话沟通不畅的苗族、布依族等群体,发动精通地方少数民族语言的热心群众及村(居)干部,创新开发“仡佬学堂”“书香把士”“苗语连珠”等志愿服务,将苗话、布依话与普通话有机融合,为少数民族群体“双语”宣传党的好声音。二是服务群众需求暖人心。围绕教育、就业、医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培育地域特色鲜明、服务质量高的志愿服务。如,创新开发“心愿快递”志愿服务,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爱心企业、人士资源,在全区24个乡(镇)、街道、新型社区开圆梦心愿活动,为留守儿童、孤寡、独居老人送上一盒油画棒、一床电热毯、一台电暖炉的特殊温暖,截至目前,共征集微心愿603个,实现兑换591个。三是服务城乡蝶变焕新貌。以全民共建靓丽环境、营造靓丽生活、乐享靓丽生活圈为目标,立足城乡环境差异和志愿服务主体力量的不同,分类实施,创新开发环境整治和文明共建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创新开发“城市啄木鸟”志愿服务,通过搭建线上微信群,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联合移动、电信和联通3家通信公司建立“积分制”话费充值奖励机制,激发热心市民参与“捉虫”随手拍活动,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响应问题处理机制,协调处置,目前,累计发现问题956余个,曝光、整改问题951个。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