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居民眼中“家门口”的服务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新民社区锦都城小区“幸福邻里”网格党群服务驿站里,200多平米的房间内,设置了合伙人工坊、“小新芽”课堂、心理咨询室、棋牌健身等多间活动室。这里不仅有社区党支部提供的各类贴心服务,也有企事业单位“服务进网格”开展的一系列丰富活动,居民可以在这里下棋、做手工、听讲座,各得其乐。
锦都城小区是“十三五”劳务移民集中安置小区,有移民211户932人,占小区总人口的70%。移民群众最初搬来时,受生活习惯和语言的制约,大部分群众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存在“社会融入、就业收入、基层治理”的问题。为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民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相互融合”为指引,探索实践“三安”行动,让锦都城小区实现了从“安置”到“安居”的“蜕变之旅”。
点燃多方联建“强引擎”促“居安” 选能人织密组织体系。新民社区通过“网格大走访”从移民群众中挖掘推选有一定群众基础、能凝聚人心、懂致富技术的能人成立“能人团”,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红色业委会、单元红管家”工作架构,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唤醒每个党员的存在感和责任感,把治理对象聚成治理力量,有效激发移民群众自治潜能。
学方言拉进彼此距离。选聘移民网格员,建立社区书记和专职网格员担任总网格长和网格长、移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和微网格员的网格化体系,让移民网格员成为社区的一线哨兵、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干群联络员。社区工作人员拜“移民”为师,虚心学习移民群众方言,用方言相互沟通,拉近感情,增进交流,推动基层治理有效互通。
重融合重塑社会关系。社区制作“便民服务卡”“网格百宝箱”送每户移民家中,并为他们提供一本帮扶手册及一套帮扶台账,让移民足不出户享受“一键式”服务,拆除了隔心墙,搭建了连心桥。同时依托社区邻居节、美食节、丰收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免费摊位售卖老家特产,进一步加深了移民群众和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切实转变移民搬迁上来的“异乡”“生面”情绪。
壮大共治共享“朋友圈”促“身安” 以荣为先。社区创新“六个先锋”、“六比六看”“身边好人”“致富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同时开展“道德宣讲会”,让评选出的优秀群众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以典型模范的力量带动移民文明素质提升。让各族群众“交到知心朋友、成为和睦邻居、结成美满姻缘”,在交流交往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驿为辅。新民社区在锦都城小区内建成“幸福邻里”党群服务驿站,下沉矛盾协调、就业登记、保险认证等便民事项,开办“四点半课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300余场次,移民群众和本地群众纷纷积极参加、相互竞赛,拉近了移民群众与当地群众交流距离,实现了“双向奔赴”。
以智为锦。新民社区联合联通公司搭建“数字社区”平台,线上线下落实“一事联办”“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用活12345平台聚焦移民群众诉求,面对面开展咨询、点对点倾听诉求,心连心共商家事,协商解决房屋漏雨、下水堵塞、停车难等问题,实现了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4%至98%的跃升。
打出稳定就业“组合拳”促“业安” 建联盟。新民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社企党建联盟,实行用工需求信息与务工需求信息“双向互通”机制,企业不定期向社区分享招聘信息,社区结合双方需求及时向移民群众推荐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
强保障。通过摸排移民群众就业需求,根据移民群众意愿,联合人社局、卫健局、商务局等部门有针对性的举办刺绣、挖机、电焊、育婴师、电商等各类技能培训班,培训合格的颁发技能证书并针对性推荐就业企业,每年举办招聘会20余场次,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保障。
拓路子。上桥镇下辖有8个行政村产业强、路子宽,新民社区积极链接牛家坊民俗文化旅游区、涝河桥村农业设施温棚、解放村二手车市场、罗渠村木材市场、中华村大食堂、上桥镇失地农民创业园等资源,配合各部门争取衔接资金扩规升级纺织车间1个、建设农业设施温棚40座,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
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晓玲说:“把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目的是增强搬迁党员群众归属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搬迁群众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美好幸福的新社区。”
如今,锦都城小区治理有序、环境优美,设施完备、邻里和谐,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由“移民”向新时代“居民”的转变,落地点成为了搬迁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作者:杨晓玲)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移民安置小区,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