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社区13户残疾家庭需要保洁服务。”
“2名困难家庭重病患者需要专业助浴服务。”
“周末公共活动:义务理发、‘大锅菜’惠民活动。”
……
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韩庄乡兴华苑社区的公告栏上,社区服务需求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更新。兴华苑社区是保定市首个廉租住房社区,低保等困难家庭达300多户。曾经,这里社会服务供需缺口大,社区里的氛围也沉闷紧张。近年来,兴华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制定并实施了“社区共治居民议事会”“老年人三级健康预警机制”“社区爱心慈善超市”“点单式志愿服务”等社区治理项目,给居民们带来“稳稳的幸福”。
2024年冬至前后,兴华苑社区志愿者与居民开展“冬至过暖冬 情暖兴华苑”活动,共同包饺子、吃饺子。
为居民生活引入“源头活水” “文老师,这里这朵花的形我为什么老抓不住呢?”
“我看看,你这笔这儿应该这样处理……”
每周日下午,兴华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刀笔油画工作室里,文学谦大爷都会一遍遍重复这类对话,细心指导着学习刀笔油画的 “老同学”们。
一年前,文大爷三天两头与邻里争执闹到社区,但他患有心梗,老伴儿有高血压,“总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啊!”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深入了解、细心观察,发现文大爷曾是刀笔油画协会会长,马上提请“社区共治居民议事会”讨论,决定建议并帮助他在社区成立一个刀笔油画工作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刚好有间空教室,社工们帮他在社区内先行宣传,找到了多名有意愿学习刀笔油画的居民作为“学生”。从此,文大爷变为“文老师”,大家的虚心请教、真诚赞美让他的自我价值感、集体认同感大大提高。渐渐地,文大爷不仅辅导学生画画,也关心居民的生活需要,成为社区“热心肠”“老大哥”。
同样是一年前,兴华苑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社区里的残疾居民想在楼下或小区广场休息时,常常因为供残疾人休息的公共座椅较少,需要陪伴者临时回家搬座椅,给残疾人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兴华苑社区第一时间组织居民代表、残疾人代表、老年人代表召开“一事一议”会议,最终联合莲池区残联在2023年12月为社区残疾居民“上新”,在社区公共空间安装35把适合残障人士使用的户外座椅。
以上种种问题的解决,都依托于兴华苑社区党支部成立的“社区共治居民议事会”。议事会人员有来自社区内各楼栋党小组、居民志愿服务队伍的居民代表,也有热心社区治理的居民“带头人”。他们聚集到一起,由居委会牵头,将社区中的问题、困惑、难题和期待进行“一事一议”,梳理居民需求、列出议事清单、定期议事协商、议事结案公示,一系列的议事流程公开透明,并不断跟进优化。这样,居民在解决个性化问题上有了渠道,在改进社区共性问题上有了责任感、参与感,每一个“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都掷地有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织密居民生活“兜底网” “听说你们这儿有个爱心慈善超市,可以免费领东西,我可以领吗?”兴华苑社区爱心慈善超市刚开业,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来客。李炳晨大爷没有退休金,老伴患有心脏病、肺栓塞、糖尿病、重度高血压和并发症,每天都要吸氧,生活十分艰难。登记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和所需物资后,社工们与他约定明天上门访问。
爱心慈善超市是兴华苑社区党支部发起的又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货品既有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们制作后进行义卖的,又有社区公益慈善组织募捐、募集而来的,还有社工链接社区外部企业获得的商品资助。社区居民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点卡,以点数兑换货物。
但是,爱心慈善超市的服务范围还不够。像李爷爷和老伴一样,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志愿服务,却又非常需要帮助的人怎么办?为此,兴华苑社区与专业社工合作,设计制定“红绿蓝”三级健康预警机制,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建立“分级动态预警档案”,从心理、生理、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专业的综合评估,分为“红蓝绿”三档。
经过走访,社工们为李大爷家填写了“红色”居民预警档案,从爱心慈善超市拿出了大米、挂面等物资,与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敲响了李大爷的家门,从此成为常客。“‘红色’档案居民往往难以靠自己达到基本生活水平,社工们增加上门频率,帮他们洗头洗澡、买菜打扫、联系医院和药店,进行重点关注。”兴华苑社区副主任张秀芳说。
“红色”档案居民是社区中的“最高规格”;“蓝色”档案居民是生活中有个别问题,需要社区定期关注、给予特定支持;“绿色”档案居民是社区中的“积极分子”、潜在社区骨干和志愿力量。兴华苑社区与专业社工共同努力,推动“红色”档案居民向“蓝色”档案居民转变,“蓝色”档案居民向“绿色”档案居民转变,从量变到质变,激发居民的自助与互助潜能,向“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前进。
你“点单”,我“接单” 居民反映“楼下花坛中经常有人扔垃圾”,社区各志愿服务队伍一齐出动,清理小广场、主干道两旁绿化带、楼前楼后的环境卫生;“年纪大了,上医院越来越不方便”,社工们积极联络附近医院、药店等医疗资源,在社区中多次开展义诊;临近春节,社工们主动询问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带着返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困难家庭送上“春联”和年货。如今,兴华苑社区累计开展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服务1000余次;年均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和困难家庭3000余人次。
通过实施党组织引领下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治理模式,兴华苑社区孵化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多支本土志愿服务队伍和1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把广泛收集的困难群众需求做成“需求菜单”,鼓励各志愿服务队伍“主动接单”,寻找志愿服务资源,形成“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
“让咱们社区真正好起来的,不是抱怨和羡慕,也不是喊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是每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是每一位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兴华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左鹏说,“社区将继续和居民一起携手,打造更多‘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苏田 标签:社区服务,为民服务